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青文開業於七十年代初。源於兩所大學學生會在七十年代合辦的「青年文學獎」,畢業後爲了在校外繼續推動對文學、文化、社會的關係,張楚勇、陳慶源等人在灣仔莊士敦道、巴路士街交界創辦青文書屋,英文名為「Evergreen」。[1]
1988年起由羅志華接手經營。2004年,文化人馬國明因為中風關係,把他的曙光書店併入青文書店。2006年因為租約問題,青文的門市部暫停營業,羅志華把數千書籍暫時搬到大角咀合桃街2號福星工廠大廈10樓一個約100呎的分租貨倉繼續運作出版業務,本擬擇地重開分店(已經租了地方,也裝好了電腦和排版機)。2008年2月4日,羅志華懷疑在書倉整理書籍時,被二十多箱塌下的書籍活埋,時值農曆歲晚年廿八,無人得知其事,失救而死;直到十四日後屍體腐爛發臭,才由大廈保安員發現。青文遂變成永久結業,而結業前最後一名顧客為香港著名文化人馬家輝。
文學 |
文學 |
各國文學 記事總覽 |
出版社・文學期刊 文學獎 |
作家 |
詩人・小說家 其他作家 |
青文書店以出版本土文學作品聞名,是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的常客,也是幾個年代以來(七十年代初至羅氏歿)的文藝青年及作家尋找好書和清談的好地方,陶傑、鍾偉民、陳德錦、王良和、葉輝、也斯、李韡玲、崑南、梁文道、朗天、馬家輝……等等曾都在這裏做過他們的文學美夢。
青文經營者羅氏曾經獨力承印了八期《詩潮》詩集(獨力排版、印刷、釘裝、搬運),並創辦《青文評論》(出版了四期),至於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文化視野系列》,更是從找作者、編輯出版以至發行都由他一手包辦。葉輝曾形容,這是他的「一人戰爭」。
青文也積極協助顧客訂閱書籍。即使經濟拮据,羅氏仍堅持守着青文,推動出版事業。羅氏逝世前近十年間,香港最重要的本土文學作品,近半數由青文出版。誠如馬家輝所言,青文羅志華是文化界的「幕後推手」。
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得獎書目:
組別 | 書名 | 作者 | 出版社 |
第九屆 | (2005-2006)[2] | ||
新詩組 | |||
雙年獎: | 《飛天棺材》 | 洛楓 | 青文書屋 |
小說組 | |||
雙年獎: | 《滴水觀音》 | 陳汗 | 青文書屋 |
第八屆 | (2003-2004) | ||
新詩組 | |||
雙年獎: | 《生長的房子》 | 鍾國強 | 青文書屋 |
小說組 | |||
雙年獎: | 《好黑》 | 謝曉虹 | 青文書屋 |
推薦獎: | 《寧靜的獸》 | 韓麗珠 | 青文書屋 |
第七屆 | (2001-2002) | ||
新詩組 | |||
推薦獎: | 《城市浮遊》 | 鍾國強 | 青文書屋 |
小說組 | |||
雙年獎: | 《魚咒》 | 王良和 | 青文書屋 |
文學評論組 | |||
推薦獎: | 《書寫浮城:香港文學評論集》 | 葉輝 | 青文書屋 |
第六屆 | (1999-2000) | ||
新詩組 | |||
推薦獎: | 《不可能的家》 | 游靜 | 青文書屋 |
推薦獎: | 《門/窗/風/雨》 | 鍾國強 | 青文書屋 |
散文組 | |||
推薦獎: | 《一人觀眾》 | 丘世文 | 青文書屋 |
第五屆 | (1997-1998) | ||
散文組 | |||
推薦獎: | 《浮城後記》 | 葉輝 | 青文書屋 |
散文組 | |||
雙年獎: | 《我們如此很好》 | 黃碧雲 | 青文書屋 |
推薦獎: | 《李國威文集》 | 李國威 | 青文書屋 |
小說組 | |||
雙年獎: | 《狂城亂馬》 | 心猿 | 青文書屋 |
店主羅志華為吳式太極愛好者,經常以「 吳知」為筆名在各大武術論壇裡發表相關文章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因此,設靈當晚,殯儀館的出席者除了親人、書友及文化界人士外(包括作家黃碧雲及馬家輝),也有不少羅氏的網友。
羅氏遺下大量私人藏書,將交由生前最了解羅的書友們處理。將羅壓死的大堆書現時仍存放於貨倉內,因部分為絕版,有待處理。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