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河
欧洲河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欧洲河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羅訥河(法語:Rhône,發音:[ʁon] (ⓘ);德語:Rhone,發音:[ˈʁoːnə] (ⓘ);法蘭克-普羅旺斯語:Rôno;奧克語:Ròse)是法國和瑞士的主要河流,發源於阿爾卑斯山,向西流經萊芒湖並流至里昂,之後再向南流經法國東南部,最後注入地中海。在位於阿爾勒的河口附近,該河分為大羅訥河和小羅訥河,由此產生的三角洲構成了卡馬格地區。
羅訥河 Rhône(法語) Rhone(德語) Rôno(Arpitan) Ròse(奧克語) | |
---|---|
國家 | 瑞士 法國 |
流域 | |
源頭 | 羅訥冰川 |
• 位置 | 瑞士瓦萊州 |
• 海拔 | 2,208米(7,244英尺) |
河口 | 地中海 |
• 位置 | 法國 |
• 座標 | 43°19′51″N 4°50′44″E |
• 海拔 | 0米(0英尺) |
流域面積 | 98,000 km2(38,000 sq mi) |
本貌 | |
長度 | 813.69 km(505.60 mi) |
流量 | |
• 平均流量 | 1,710 m3/s(60,000 cu ft/s) |
• 最小流量 | 360 m3/s(13,000 cu ft/s) |
• 最大流量 | 13,000 m3/s(460,000 cu ft/s) |
特徵 | |
左岸支流 | 伊澤爾河、迪朗斯河 |
右岸支流 | 安河、索恩河 |
該河的源頭是位於瑞士瓦萊州東部邊緣的羅訥冰川,該冰川是聖哥達山的一部分,後者孕育了另外三條主要河流:羅伊斯河、萊茵河和提契諾河。
「隆」一名源自拉丁語「Rhodanus」。羅訥河的高盧語名稱為「*Rodonos」或「*Rotonos」(來自原始印歐語詞根「*ret-」,意為「奔跑、滾動」,其經常出現在河流名稱中);但希臘起源說的支持者老普林尼在他《自然史》一書中認為羅訥這個名稱來自「Rhoda」或「Rhodanusia」,一個曾經由羅得島人在河流入海口處建造的殖民地。
羅訥河源於瑞士瓦萊州海拔1753米的聖哥達山羅訥冰川的冰川融水。在馬蒂尼附近,羅訥河水流變急,並成為一條向西南方向流過冰川峽谷的大河。其後,羅訥河轉向西北,離開阿爾卑斯山脈並注入萊芒湖。
萊芒湖以平均每秒570立方米的速度[2]向西輸出水流,經日內瓦進入法國境內。
羅訥河從遠古時期便是一條重要的商道,連接着歐洲北部及地中海。
羅訥河是一條內河航行要道,將眾多工業城市,例如阿爾勒、阿維尼翁、瓦朗斯、維埃納或里昂,與地中海港口濱海福斯、馬賽、塞特連接着。羅訥河從索恩河匯合點到地中海都按五級水路發展。同樣改造為運河的索恩河將羅訥河上的港口連接到索恩河畔自由城、馬孔和索恩河畔沙隆。小型船只可以繼續向西北,北或東北行駛,通過中部-盧瓦爾河旁側-布里亞爾-盧萬運河到達塞納河,通過香檳-勃艮第運河(原馬恩河—索恩河運河)進入馬恩河,通過孚日運河(原東部運河南支)進入摩澤爾河或通過羅訥河—萊茵河運河進入萊茵河。
羅訥河因其強大水流而聞名:水流速度可達到每小時10公里,使得航行有一定難度。十道河閘每日從早上5點到晚上9點運行,管制着運河的通船。[3].
羅訥河的水文周期是秋天和春天達到高峰,秋天由於雨水,春天由於冰雪的融化。冬天水流平和而夏季水流達到最低點。
博凱爾的平均水流量為每秒1650立方米。一旦水流量超過每秒5000立方米,羅訥河被認為泛濫。
有檔案以來最高值紀錄於2003年12月在博凱爾達到每秒13000立方米[1],高於1840年和1856年11月的兩次洪水。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洪水有可能是1548年甚至是580年的那次。千年大洪水則被認為能夠達到每秒14000立方米以上(在每秒14000與16000立方米之間)。
羅訥河三角洲經過18世紀到19世紀幾次大洪水逐漸有了變化。
冬春兩季有乾冷強烈的風沿河谷向南吹,被稱作密史脫拉風,密史脫拉風在隆河河谷一代最為明顯,常造成作物的災害。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