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煥鏞(1890年7月12日—1971年1月18日),字文農,號韶鍾,男,祖籍廣東新會(今江門市蓬江區潮連島),生於香港,中國植物學家。
生平
陳煥鏞祖籍廣東省新會縣潮蓮鄉(今江門市潮連島),生於香港。早年喪父。1909年赴美國求學。1913~1919年就讀於哈佛大學,獲得林學碩士學位。
1919年回國後,受哈佛大學的委託,赴海南島五指山採集植物[1]。從1920年開始陳煥鏞先後在金陵大學、國立東南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及廣西大學任教授[2]。他在國立中山大學和廣西大學分別創立了農林植物研究所和經濟植物研究所,同時兼任兩所所長。1933年,陳煥鏞與錢崇澍、胡先驌等共同創立了中國植物學會。
1954年中國科學院接收了中山大學植物研究所和廣西大學經濟植物研究所,並分別改名為華南植物研究所和華南植物研究所廣西分所,陳煥鏞繼續擔任兩所所長。1954年,當選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3]。1955年6月被聘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地學部(後為生物學部)學部委員。1956年陳煥鏞等創立了華南植物園和鼎湖山樹木園(今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兩者都隸屬於華南植物研究所[4][5]。
家庭
學術貢獻
陳煥鏞是中國近代植物分類學的奠基人,一生發表科學論著40篇(部)以上,植物新屬10個,新種100個以上[1]。其中包括他與匡可任共同定名的銀杉屬,轟動植物學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次發現的松杉類植物的特有種[6]。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