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龍墓,位於上海市松江區廣富林街道廣富林村東側,是明代文學家、詩人陳子龍的墓葬。在陳子龍於清朝順治四年(1647)年投水自盡後,其遺體被安葬於廣富林的陳氏祖墳。該墓葬於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和五十四年(1789年)得以擴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陳子龍墓得到整修,文化大革命時被平毀。1987年至1988年,陳子龍墓得以重建。1987年,陳子龍墓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2]

事实速览 陳子龍墓, 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
陳子龍墓
Thumb
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
分類古墓葬
時代清代
編號4-4
認定時間1987年11月17日
关闭
favicon
2 sources

歷史

陳子龍(1608-1647),松江府華亭縣人,明代文學家、詩人。明朝崇禎十年(1637年)考取進士,曾擔任紹興推官。南京被清軍攻克後,陳子龍曾於松江起兵抗清。起兵失敗後,與夏允彝等人在太湖策划起兵反清事宜,計劃敗露後被捕,因拒絕投降,於清朝順治四年(1647年)在被押解前往南京的途中趁機從船上投水自殺。他的遺體之後被其學生王橒尋得,當年安葬於廣富林陳氏祖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時,清政府賜陳子龍諡號「忠裕」,同時派人重修了陳子龍墓,並樹立了墓碑。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松江當地人在該墓的正上方修建了一座沅江亭。[a][3][4][5][6]:178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陳子龍墓因年久失修而被湮沒於雜草中。1956年,松江縣人民政府修繕了陳子龍墓。1957年8月,陳子龍墓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松江縣劃歸上海市後,1962年,陳子龍墓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文化大革命期間,陳子龍墓被平毀,墓碑和墓亭被全部拆除,墓地被開闢成農田。1987年,陳子龍墓被重新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同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和松江縣人民政府聯手重修陳子龍墓。1988年,陳子龍墓修復完成,沅江亭和墓碑均得以恢復原狀,墓葬周圍也得以綠化。此後陳子龍墓被公布為松江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由於陳子龍墓對外免費開放且少人監管,2007年時,有媒體曝出陳子龍墓前的《陳子龍事略》石碑被人塗鴉,在石碑旁還堆積有大量排泄物。[3][5][4][7]:184[8][9]

結構

陳子龍墓位於上海市松江區廣富林街道廣富林村東側,占地2664平米。墓台共分四級,地表漫鋪花崗石。墓的正上方修建有一座沅江亭。墓丘前立有墓碑,墓前一側有一塊高3米的石碑,其上有陳子龍畫像[b]和當代書法家顧廷龍所撰寫的《陳子龍事略》。墓道南側立有一座石牌坊,牌坊題額為李一氓所寫「明陳子龍墓」。墓葬周圍種植有松柏等綠植。[3][5][6]:178

注釋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