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映(1952年),生於上海,中國哲學家,作家。先後任教於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現為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研究領域為現代西方哲學,包括現象學(尤其是海德格爾哲學)、語言哲學(尤其是維特根斯坦哲學)、科學哲學倫理學[1]

事实速览 陳嘉映 教授, 出生 ...
陳嘉映
教授
出生1952年(72—73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學術背景
母校北京大學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學術工作
學科西方哲學
研究機構首都師範大學
关闭

陳嘉映譯有海德格爾維特根斯坦等哲學家的多部著作,是文化大革命之後首批譯介西方現代哲學的中國學者,在當代中國哲學領域有廣泛的影響。1987年,他所翻譯的海德格爾重要著作《存在與時間》首次在中國大陸出版,至今仍是該著作在漢語圈流傳最廣的譯本[2]

陳嘉映也深耘哲學寫作,出版了一系列思想書籍,其中以《何謂良好生活》、《走出唯一真理觀》、《說理》為代表,對於西方現代哲學中的一些概念與思索有進一步的分解與詮釋。他的文字深入淺出,獨具美感,是為數不多的近於文體家的中文作者,被稱為「當下中國最接近『哲學家』稱號的人」[3]

生平

早年生活

陳嘉映1952年出生於上海一個知識分子幹部家庭,父親陳昌傑,母親李仙琳,家中有許多兄弟姐妹,其中哥哥陳嘉明和陳嘉耀與他關係最親[4][5]。1958年父親陳昌傑到北京籌建輕工業學院,全家遷到北京[6]。在陳嘉映讀到中學二年級時,發生了文革。1968年陳嘉映同他的哥哥陳嘉明和陳嘉耀一起到內蒙白城地區突泉縣永安公社插隊,一呆就待了8年。

在插隊期間當地知青很快組織起了讀書會,大家閒暇時間都在聊天、讀書。後來大哥陳佳明突然有一次和陳嘉映討論哲學問題,從此引發了他對哲學的興趣[7]。陳嘉映從1971年起閱讀哲學書籍,由於當時許多哲學書籍還未翻譯,於是期間自學了俄語和德語以幫助閱讀原文。期間他常與大哥陳佳明一起坐在同一張桌子兩頭讀書,讀完後再討論各自的所讀所感。1976年,陳嘉映得知恢復高考後從內蒙回到北京準備高考。

求學

1977年陳嘉映作為文革後第一批大學生考入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德語專業本科,一年後通過了考試轉為外國哲學研究所研究生。當年在考研究生時,陳嘉映通過了筆試但在面試階段說不出幾句德語,最後鑑於當時的老教授熊偉還沒有門生,面試官同意破格錄取但他必須在熊偉先生的指導下學習。在攻讀研究生期間熊偉讓陳嘉映研讀海德格爾的著作《存在與時間》,後來看他的筆記已經把這本書翻譯了大半本了,熊偉便建議他不妨整本翻譯出來出版[4]

1981年陳嘉映畢業後留校任教,後通過熊偉介紹於1983年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enn State)留學,師從海德格爾專家約瑟夫·科克曼斯英語Joseph Kockelmans。期間由於陳嘉映花了大量的時間完成海德格爾的兩個大部頭《存在與時間》和《海德格爾哲學概論》,導致他對研究海德格爾產生了厭倦,因此他於1988年轉而研究更感興趣的維特根施坦以及語言哲學,並轉由後現代哲學家阿方索·林吉斯英語Alphonso Lingis指導其博士論文[4]。留學期間陳嘉映為了出版書籍和看望母親分別回國兩次,最後在199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其後赴歐洲工作。1994年回國重返北大任教,2002年轉至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被聘為終身教授、紫江學者。2008年,轉入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工作,任外國哲學學科專業負責人。

工作

簡歷

1952年,出生於上海,後隨父母遷居北京

1968年至1976年,於內蒙古突泉縣永安公社插隊。

1978年至1981年,考入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德語專業本科,後轉為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研究生。

1981年至1983年,任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講師。

1984年至1991年,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念哲學系博士。

1991年至1993年,任法國跨文化研究院研究員。

1994年至2001年,任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2001年至2002年,任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2002年至2008年,任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

2008年至今,任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特聘教授、外國哲學學科專業負責人。

著作

  • 《海德格爾哲學概論》,三聯書店1995年出版 ,2005年再版
  • 《「存在與時間」讀本》,三聯書店1999年出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年再版
  • 《語言哲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獲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上海市人文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 (再版為《簡明語言哲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出版)
  • 《思遠道》,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 《泠風集》,東方出版社,2001年出版
  • 《哲學 科學 常識》,東方出版社2007年出版,中信出版集團2018年再版
  • 《白鷗三十載》,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出版
  • 《說理》,華夏出版社,2011年出版
  • 《價值的理由》,中信出版社,2012年出版
  • 《從感覺開始》,華夏出版社,2005年出版,2015年再版
  • 《無法還原的象》,華夏出版社,2005年出版,2015年再版
  • 《旅行人信札》,華夏出版社,2005年出版,2015年再版
  • 《空談:關於人生的七件事》(合著),廣東人民出版社,2013年出版
  • 《何為良好生活》,上海文藝出版社,2015年出版

譯著

  • 存在與時間》(Being and Time),海德格爾,三聯書店1987年出版,1997年修訂版,1995年國家教委學術成就二等獎
  • 《瀕臨失衡的地球》,戈爾,中央編譯出版社,1997年出版
  • 哲學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維特根斯坦,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1年出版
  • 《哲學中的語言學》(Linguistics in Philosophy),萬德勒,華夏出版社,2002年出版
  • 《倫理學與哲學的限度》,(Ethics and the Limits of Philosophy),B. 威廉斯,商務印書館 ,2006年出版
  • 《西方大觀念(全二卷)》(Syntopicon),華夏出版社,2008年出版
  • 《感覺與可感物》(Sense and Sensibilia),約翰·奧斯汀,華夏出版社和商務印書館,均2010年出版
  • 《維特根斯坦讀本》,維特根斯坦,新世界出版社,2010年出版
  • 《海德格爾文集》(合譯),海德格爾,商務印書館,2018年出版

編著

  • 《建議明天——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經濟日報出版社,2004年出版
  • 《長歌唱罷風入松》,新星出版社,2006年出版
  • 《王煒學術文集》,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年出版
  • 《教化——道德觀念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出版
  • 《普遍性種種》,華夏出版社,2011年出版
  • 《哲學美學宗教心理學問答錄》,華夏出版社,2011年出版
  • 《希臘的回聲》,華夏出版社,2014年出版
  • 《神話》,華夏出版社,2014年出版
  • 《漢密爾頓的古典世界》,華夏出版社,2014年出版

資料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