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良機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歷史
民國27年(1938年)3月,國民政府曾在陸良母雞山西側風排坡修建簡易機場,次年竣工,跑道長500米,寬80米,後棄用。民國31年(1942年)7月,雲南軍事工程委員會與美國第十四航空隊成立第12工程處,在陸良西橋南側修建機場,當年9月建成長3,000餘米、寬100餘米南北向跑道。1943年5月主要工程竣工,投入使用。陸良機場占地9,064畝,有3條大跑道和若干小的停機及滑翔跑道,是當時遠東最大的軍用機場。[1][2][3]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基地被美國陸軍航空隊第十四航空隊用作中國防禦戰役(1942-1945)的一部分。該機場是第23戰鬥機大隊(飛虎隊)及其指揮和控制機構第68綜合聯隊的主要駐地,從1944年9月開始直至1945年戰爭結束。分配給該基地的美國空軍次要部隊是P-38閃電偵察機,負責在日本控制的領土上空執行攝影偵察任務;C-47運輸機運輸機將人員和物資運進和運出基地,並將傷員疏散到後方地區。1945年10月戰爭結束後,美國關閉了在陸良的設施。
1969年11月至1971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工程兵第九總隊(870部隊)進行整修擴建,之後交由空軍第十航空學校第三高級訓練團駐紮訓練直至1985年[4][1]。1971年九一三事件後至年末,陸軍第四十師高炮營駐防陸良機場[4]。1986年3月,空軍86371部隊調駐陸良機場[1]。1988年,成都軍區在陸良機場設立航空兵訓練基地[1]。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