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奈及利亞首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布賈(英語:Abuja),是尼日利亞首都與第八大人口城市,也是尼日利亞的文化、經濟、行政中心。該城市位於尼日利亞中央地帶的聯邦首都直轄區(FCT) ,尼日爾河支流古拉拉河(Gurara)左岸。是一座主要建於1980年代的規劃城市。它於1991年12月12日取代該國人口最多的城市拉哥斯成為首都。[2][3]
在2006年的人口普查中,阿布賈市的人口為776,298人,使其成為尼日利亞人口最多的十個城市之一,據聯合國統計,阿布賈人口在2000年至2010年間增長了139.7%,成為世界上人口增長最快的城市。截至2015年,這座城市的年增長率至少為 35%,繼續保持其作為非洲大陸增長人口最快城市的地位。2016年,阿布賈都會區估計有 600 萬人,僅次於拉哥斯,成為尼日利亞人口最多的都會區。[4]
阿布賈的主要宗教場所包括阿布加國家清真寺和全國基督教中心。該市由納姆迪·阿齊基韋國際機場提供服務。[5]阿布賈是非洲少數幾個專門建造的首都城市之一,也是非洲最富有的城市之一。由於尼日利亞在地區事務中的地緣政治影響力,因此阿布賈也是非洲大陸的重要首都。阿布賈也是一個會議城市,每年都會舉辦各種國際會議,例如 2003年大英國協政府首腦會議和2014年世界經濟論壇非洲峰會全會。[6][7]
阿布賈原為錫礦開採地,中部公路網中心和農產品集散地。1976年始建。尼日利亞政府決定將首都從沿海的拉各斯內遷,在國土的中心地帶阿布賈地區劃出了一個聯邦首都直轄區。阿布賈市區整體規劃由日本著名建築師丹下健三負責設計,整體形狀是新月形,代表着對伊斯蘭教的信仰。
因為種族和宗教問題,遷都至中立地區之事自奈及利亞創立伊始便已提出。1970年代早期決定遷都至國家中部,同時因為拉各斯人口過多導致了諸多問題,遷都之事更加刻不容緩。1970年代末開始動工,但因為國家經濟政治都不穩定,第一階段工程直到1980年代末才完成。
阿布賈和聯邦首都特區的主要建造計劃是由美國財團International Planning Associates (IPA).完成的[8],該財團的設計塑造了阿布賈現在的模樣。而首都中心主要是由丹下健三和他的團隊設計的。經過多年的建設,阿布賈於1991年12月12日正式成為尼日利亞的首都。
遷都之後,多國大使館也隨之遷到了阿布賈,但依舊在拉各斯保留著領事館,而後者依舊被認為是奈及利亞的商業中心。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的總部和OPEC的區域總部位於阿布賈。隨著國內和國際地位的提高,阿布賈的人口逐年高速增長[9],因為擴張太快,其邊境已經超出了預期的範圍[10]。為此2003年聯邦首都特區的前首長納西爾·阿哈默德·魯法伊進行了大規模拆遷[11]。阿布賈城市鐵路正在建設之中(已完工兩條,藍線和黃線,共有12個城鐵輕軌站)。
阿布賈海拔為360米(1,180 英尺)。
阿布賈的氣候屬於柯本氣候分類法的半乾旱氣候,每阿布賈年經曆三種天氣狀況。溫暖潮濕的雨季和炎熱的旱季。在兩者之間,有一個乾燥多塵的東北信風,為城市帶來沙塵霾和乾燥。阿布賈的雨季從4月開始到10月結束,白天氣溫達到28°C (82.4°F) 到30°C (86.0°F),夜間最低溫度徘徊在22°C (71.6°F) 到23°C (73.4°F)。[12]在旱季,白天溫度可飆升至40°C (104.0°F),夜間溫度可降至12°C (53.6°F)。即使是最寒冷的夜晚,白天的氣溫也會遠高於30°C (86.0°F)。阿布賈的高海拔和起伏的地形,對該地區的天氣起到調節作用。該城市的內陸位置,導致晝夜溫差遠大於拉哥斯等氣候相似的沿海城市。
阿布賈的雨量反映位於喬斯高原的迎風面和氣團上升地帶的影響,每年四月至十月的雨季期間,該市經常下雨。[13]
阿布賈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36.0 (96.8) |
38.4 (101.1) |
39.7 (103.5) |
39.0 (102.2) |
39.3 (102.7) |
34.0 (93.2) |
32.0 (89.6) |
31.2 (88.2) |
31.0 (87.8) |
35.0 (95.0) |
37.9 (100.2) |
37.6 (99.7) |
39.7 (103.5) |
平均高溫 °C(°F) | 33.7 (92.7) |
37.1 (98.8) |
37.0 (98.6) |
34.9 (94.8) |
33.7 (92.7) |
30.4 (86.7) |
28.9 (84.0) |
28.4 (83.1) |
29.3 (84.7) |
30.1 (86.2) |
34.7 (94.5) |
34.8 (94.6) |
32.8 (91.0) |
日均氣溫 °C(°F) | 26.1 (79.0) |
28.7 (83.7) |
30.5 (86.9) |
28.9 (84.0) |
28.6 (83.5) |
26.9 (80.4) |
25.9 (78.6) |
24.8 (76.6) |
25.4 (77.7) |
27.0 (80.6) |
28.0 (82.4) |
27.6 (81.7) |
27.4 (81.3) |
平均低溫 °C(°F) | 19.2 (66.6) |
22.2 (72.0) |
25.4 (77.7) |
24.5 (76.1) |
24.4 (75.9) |
23.4 (74.1) |
23.1 (73.6) |
22.4 (72.3) |
22.7 (72.9) |
23.6 (74.5) |
21.1 (70.0) |
20.8 (69.4) |
22.7 (72.9) |
歷史最低溫 °C(°F) | 15.0 (59.0) |
18.6 (65.5) |
20.0 (68.0) |
21.7 (71.1) |
21.6 (70.9) |
20.8 (69.4) |
20.3 (68.5) |
20.0 (68.0) |
20.0 (68.0) |
21.6 (70.9) |
17.0 (62.6) |
17.0 (62.6) |
15.0 (59.0) |
平均降雨量 mm(英寸) | 3 (0.1) |
7 (0.3) |
16 (0.6) |
73 (2.9) |
137 (5.4) |
187 (7.4) |
216 (8.5) |
272 (10.7) |
233 (9.2) |
117 (4.6) |
7 (0.3) |
2 (0.1) |
1,270 (50.1) |
平均降雨天數 | 0.1 | 0.2 | 1.3 | 3.2 | 9.4 | 10.3 | 13.0 | 17.2 | 15.9 | 8.0 | 0.3 | 0.1 | 79 |
數據來源:Deutscher Wetterdienst.[14]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