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康市(維吾爾語:فۇكاڭ شەھىرى)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北部,是昌吉回族自治州下轄的縣級市,地處烏魯木齊東北57公里。著名的天山天池位於阜康城南40公里的山中。常住人口約18.5萬人,市人民政府駐愽峰街街道。
歷史
漢神爵二年(前60年),漢朝政府設西域都護府護衛和管理西域各國。阜康地區屬卑陸國和卑陸後國。唐貞觀十四年(640年),唐朝政府設庭州,管理天山以北地區,阜康屬庭州。唐代,特別是在絲綢之路新北道開通以後,阜康地區的經濟社會得到較快發展。期間在阜康境內,沿絲綢之路從東到西建有阿克木那拉、土墩子、五米土堆烽火台及耶勒守促城、俱六守捉城、唐王城等。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平定準噶爾,在天山北麓設州、縣,採取大規模屯田措施保障軍需和發展經濟。阜康地區是重要的屯墾地之一。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政府在阜康設立軍屯,留兵在阜康屯田。5年後,又將駐防烏魯木齊的攜眷兵522戶1796人派往阜康屯田。乾隆三十年(1765年),清政府開始在阜康興辦民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築城,由屯墾兵駐守。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設阜康縣,隸迪化直隸州,轄28個村莊。光緒十年(1884年),阜康隸鎮迪道管轄。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從阜康縣分出孚遠縣。民國時期,阜康屬迪化道,隸迪化行政長公署管轄。1958年5月,阜康縣劃歸昌吉回族自治州管轄。1992年11月,阜康市撤縣設市,仍隸屬昌吉回族自治州[2]。
人口
2020年末,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市常住人口為181144人。[3]
地理
阜康市地處天山東段(博格達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東鄰吉木薩爾縣,西與米東區接壤,南與烏魯木齊縣相望,北與阿勒泰地區富蘊縣相連。總面積8545平方千米。西南距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57千米,西距昌吉州首府昌吉市93千米。
阜康市南部山區海拔700—5445米,屬天山山脈,海拔5445米的博格達峰屹立於群峰南側;海拔2800米以上為高山區,終年積雪,孕育着發達的現代冰川,是阜康市各條河流的發源地;海拔2800—1700米為中山帶,是阜康市天然林區及主要夏牧場。海拔1700—700米為前山丘陵地帶,富含礦藏。中部平原海拔700—450米,由各河流沖積、洪積而成,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地勢平坦,土層較厚,是農田的集中分布區,也是全市社會經濟發展最為活躍的區域。北部為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的一部分,海拔高度450—800米,植被為梭梭、檉柳等灌木及稀疏的沙生植物。
阜康市有七條河流,自西向東為:水磨河、三工河、四工河、甘河子河、白楊河、西溝河、黃山河,各河流均發源於市境內天山北坡。水源主要依賴高山冰川和積雪融化及大氣降水補給。
阜康地處中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境內隨地貌單元的變化,溫度差異明顯,南部山區年平均氣溫2.54℃,降雨量323—530毫米之間,年均無霜期為140天左右。中部平原年平均氣溫6.6℃,年均無霜期為174天,年均降水量186毫米,年均蒸發量2064毫米。北部沙漠年平均氣溫5.9℃,年均無霜期155天,年均降水量145毫米,年均蒸發量2292毫米[4]。
行政區劃
阜康市下轄3個街道辦事處、4個鎮、1個鄉、2個民族鄉:[5]
博峰街街道、阜新街街道、准東街道、甘河子鎮、城關鎮、九運街鎮、滋泥泉子鎮、上戶溝哈薩克族鄉、水磨溝鄉和三工河哈薩克族鄉。
交通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