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微草堂筆記》為清朝短篇志怪小說,於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慶三年(1798年)年間由紀昀以筆記形式所編寫成的,紀昀年輕時捲入盧見曾案,發配烏魯木齊三年,幸又召回燕都,遍旅各地。
內容
《閱微草堂筆記》在時間上,主要搜輯當時代前後的各種鬼神狐仙、奇聞軼事等靈異故事勸善戒惡,在空間地域上,範圍則遍及全中國遠至烏魯木齊、伊寧,南至滇黔,並旁及臺灣、南洋等地。
袁枚《子不語》中有九篇與《閱微草堂筆記》情節相似,集中在《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中,可能是直接錄自本書。《灤陽消夏錄》實際成書時間早於《子不語》,且曾遭盜刊,紀曉嵐在《如是我聞》中說:「曩撰灤陽消夏錄,屬草未定,遽為書肆所竊刊」。[2]:11
版本
《閱微草堂筆記》本身有五種,分別為:[3]
《閱微草堂筆記》有合刊本和分刊本兩種出版習慣。[5]
合刊本紀曉嵐門人盛時彥整理,嘉慶五年(1800)首次在北京刊行。嘉慶丙子(1816)夏,盛時彥又出了精校重刊本。此外,清朝還有道光癸巳(1833)羊城重刻本、道光乙未(1835)鄭開禧刊本等。[5]
嘉慶五年盛時彥刊本是唯一經過紀曉嵐親自校閱的版本,也是後來所有合刊的母本,但此書板片在嘉慶十四年(1809)毀於書坊大火。[3]
《閱微草堂筆記》分刊本存在的原因是此書本有五部,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到嘉慶三年(1798)花了十年才出完,每一部都廣為流傳,因此「梨棗屢鐫」、「翻刻者眾」。但分刊本現存不多,存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的《灤陽消夏錄》單行刻本、中國國家圖書館的《灤陽消夏錄》單行抄本。[5]
中國國家圖書館的《灤陽消夏錄》單行抄本是現存最早版本,有多處紀昀親筆和不見於後世合刊本的佚文兩則。卷首有藏書家邢之襄印,內文有賈臻跋,卷末有吳式芬批語。從這些題識可以看出,它本為紀昀玄孫紀榖原藏書,道光庚戍(1850)十一月,紀榖原自天津抵達河南,贈給賈臻,之後此書輾轉於京師,為邢之襄收藏,後捐獻給國家圖書館。[5]
《閱微草堂筆記》出版次數極多,出版者清代就有27家,民國33家,此後光中國境外就有32家出版社出版過此書。由於它也收錄於魯迅的作品中,隨着魯迅的作品一起被翻譯成了50多種語言。[3]
評價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對《閱微草堂筆記》有很高的評價:「惟紀昀本長文筆,多見秘書,又襟懷夷曠,故凡測鬼神之情狀,發人間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見者,雋思妙語,時足解頤;間雜考辨,亦有灼見。敘述復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後來無人能奪其席,固非僅借位高望重以傳者矣。」[6]
它常與《聊齋志異》相提並論[7],視為文言小說的巔峰[1]。邱煒萲說:「談狐說鬼者,自以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為第一,蒲松齡《聊齋志異》次之,沈起鳳《諧鐸》又次之。」[8][9]:605
電視劇
- 《魅變》,20集,2000年中國大陸電視劇。
漫畫
- 《虛偽的大臣》(日本),作者:
- 《蓬萊獻禮 中國怪奇幻想選》(日本),作者:鮫島円人
注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