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闊邊帽星系(梅西耶編號:M104,NGC 4594,又稱草帽星系、墨西哥帽星系)位於室女座,為一個Sa-Sb型之旋渦星系,光度+8.7等,距離地球2,800萬光年。這個星系的直徑是大約50,000光年,有銀河系的大小的30%。
天文學家最初認為光環是小而輕的旋渦星系,但史匹哲太空望遠鏡發現,周圍的草帽星系暈是一個比以前認為的更大規模的巨大的橢圓星系。[3]闊邊帽星系視星等為9.0等,使用業餘望遠鏡可以很容易觀測到,有些作家認為它是銀河系的一千萬秒差距半徑範圍內最亮的星系。[4]
它具有明亮且巨大的超大質量黑洞星系核,尤其在赤道方向有一條由星際塵埃所形成的暗帶。由於它形態美麗,也是不少天文台,甚至是擁有專業天文攝影設備的天文愛好者必定拍攝的對象之一。
它是在梅西耶在1781年5月11日的觀測中首次紀錄得,梅西耶在第二次編寫其星雲星團表中把它加到表中。
它也是首個被發現的較大紅移天體,由洛韋爾天文台台長維斯托·斯里弗(V.M. Slipher)在1912年測量之結果,顯示它以每秒1000公里速度離開。
闊邊帽星系的核心被劃分為低離子化核發射區(LINER).[5]核心區域可見離子化氣體,但是只是弱離子化(例如原子只是丟失了少數電子)。導致氣體離子化的能量源仍有較大爭議。有些這一類型的星系能量來自恆星形成區高熱的年輕恆星,有一些則由活動星系核提供。(包含特大質量黑洞的高能區)。紅外線光譜觀測證實,在闊邊帽星系中心並沒有顯著的恆星形成活動。然而,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已經得到確認(參看下面部分), 它可能為闊邊帽星系氣體弱離子化提供能量。
1990年代, 由John Kormendy領導的研究小組觀測到星系中由超大質量黑洞。[6] 利用來自CFHT望遠鏡和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光譜學數據,這個小組發現,除非星系中心(即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10億倍或者109Mʘ,才可能實現觀測到的星系中心的恆星演化速度。這是在臨近星系中測量到的質量最大的超大質量黑洞。
無線電和X光波長區, 星系核心是一個很強的同步輻射[7][8][9][10][11][12][13]。同步輻射一般由當高速電子通過強磁場區域引發振盪產生。這一現象在活動星系核相當普遍。儘管某些星核的無線電同步輻射隨着時間推移會發生改變,闊邊帽星系的無線電輻射強度質改變了10-20%。
2006年,2個小組發表觀測到該星系核心發出的亞毫米輻射,波長850微米。[13][14] 這一亞毫米波輻射並不是來源於塵埃(一般見於紅外線和亞毫米波段)、同步放射(一般見於無線電波段)、炙熱氣體的軔致輻射(常見於毫米波段)或分子氣體(可觀測到亞毫米波段譜線)。[14] 亞毫米輻射源不明。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