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霍特山脈
俄羅斯的一座山脈以及世界自然遺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俄羅斯的一座山脈以及世界自然遺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錫霍特山脈(俄語:Сихотэ-Алинь,羅馬化:Sikhote-Alin),原名內興安嶺,又稱希霍特-阿林山脈、老爺嶺,是位於俄羅斯遠東的一個主要山脈,橫跨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和濱海邊疆區。山脈自位於海參崴東北延伸,長約1200公里,寬度在200至250公裡間,最高峰托爾多基-亞尼山海拔2077米。錫霍特山脈的名稱源自滿語「alin」,意為「山」。
錫霍特山脈位於黑龍江(阿穆爾河)流域與日本海、韃靼海峽流域的分水嶺,屬於中生代褶皺區,地處太平洋構造帶。該山脈是一個火山活動區域,地形複雜,包括平緩的西坡和陡峭的東坡。年降水量為800至1000毫米,大部分集中在春夏季節。南部地區冬季積雪時間為4至5個月,而北部地區可達8個月。
錫霍特山脈是地球上溫帶地區最獨特的地方之一,擁有豐富多樣的植被和生態系統。山脈內部的植被呈現出顯著的多樣性,南部和中部海拔500米以下區域被針闊混交林覆蓋,北部以雲杉和冷杉針葉林為主。高海拔地區可見山地苔原,山腳下的草叢可達3.5米。
錫霍特山脈不僅是多種瀕危動物的棲息地,還是全球關注的野生動植物保護區,尤其是南部的「虎之呼喚」和「豹之地」等自然保護區。這裡生活着北方針葉林特有的物種,如馴鹿和棕熊,以及溫帶物種如遠東豹、東北虎和亞洲黑熊。在這一生態系統中,東北虎的生存競爭對手僅限於少量的狼[1],這使得東北虎在這裡占據重要的生態地位。此外,這裡還有一株樹齡約一千年的紫杉[2],是該地區最古老的樹木之一。
錫霍特山脈主要由砂岩和板岩沉積物構成,並夾雜有多處侵入體,蘊含金、錫等多種金屬礦藏。在山脈的構造凹陷區還發現了煤礦。主要山峰包括科山(海拔2003米),山脈整體地形特徵與古代冰川作用形成的環形凹地相似。
20世紀10至20年代,俄國地理學家弗拉基米爾·阿爾謝尼耶夫(1872–1930)對錫霍特山脈進行了詳細考察,記錄了探險經歷。他的書籍《德爾蘇·烏扎拉》(1923年)在1975年被日本導演黑澤明改編為電影,獲奧斯卡獎。受到阿爾謝尼耶夫的探索影響,1935年設立了大規模野生動物保護區,以保護當地獨特的生態系統。
1947年2月12日,錫霍特山脈上空發生了一次規模巨大的隕石雨,老爺嶺隕石(錫霍特-阿林隕石)在大氣中爆炸後,數噸金屬碎片灑落在約1.3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形成多個隕石坑,最大直徑達26米。
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錫霍特山脈的中部列入世界遺產名錄[3],稱其對中華秋沙鴨、毛腿漁鴞和東北虎等瀕危物種的生存具有重要意義。該遺產地總面積為16,319平方公里,核心區域為3,985平方公里。2018年,遺產地進一步擴展,將比金國家公園納入,並更名為「比金河谷」,新增面積11,605平方公里。
在山脈的河谷地區,考古學家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遺址。
關於錫霍特山脈名稱的來源存在不同說法,一種認為源自滿語,意為「沿海山脈」;另一種認為源自納奈語,意為「雲杉山」。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