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頜龍屬學名Genyodectes)是角鼻龍下目的一恐龍,生活於下白堊紀南美洲正模標本(編號MLP 26-39)是一個完整的鼻端,包括前上頜骨、部份上頜骨、右及左齒骨、一些牙齒、左夾板骨碎片及部份冠突骨。這些都是在阿根廷丘布特省發現的。這些化石都保存得較差,而有一些仍保持連接的關節。銳頜龍的前上頜骨有相對較大及向前傾的牙齒,牠的學名亦是因這些牙齒而得來。

事实速览 科學分類, 模式種 ...
銳頜龍屬
化石時期:白堊紀前期, 112 Ma
Thumb
銳頜龍的正模標本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
科: 角鼻龍科 Ceratosauridae
屬: 銳頜龍屬 Genyodectes
Woodward, 1901
模式種
遲晚銳頜龍
Genyodectes serus

Woodward, 1901
关闭

分類

由於銳頜龍的化石都是碎片,而其準確的發現位置及地層亦存疑,故牠一直被認為是疑名[1]。直到2004年,一份重新描述似乎重新確立此屬的有效性[2]。在1901年,英國古生物學家亞瑟·史密斯·伍德沃德爵士描述、命名了銳頜龍[3],是繼酋長龍[4]後的第二個被命名的南美洲鳥類恐龍;也是至1970年代以前,最完整的南美洲獸腳亞目恐龍。在過去十年內,正模標本曾被歸類於斑龍科暴龍科、獸腳亞目的位置不明屬、以及阿貝力龍科(有可能是阿貝力龍次異名)。直到將附加於正模標本的人工部份移除後,才能對這個標本能作出重新的評估。在2004年的重新述敘,指出這個標本缺乏阿貝力龍科及暴龍科的主要共有衍徵,但卻有很多新角鼻龍類的特徵[2]。這顯示銳頜龍較衍生的阿貝力龍科更接近角鼻龍。再者,根據骨頭的保存及歷史紀錄,該標本有可能是從Cerro Barcino地層(阿普第階阿爾比階)中挖掘的[2]

鑑定

在2004年,奧利佛·勞赫(Oliver Rauhut)將銳頜龍定義為擁有下特徵:前上頜骨的牙齒以雁行方式重疊排列,而上頜骨的最長牙齒齒冠大於下頜厚度最薄處,這些特徵與其他所有獸腳類恐龍不同,可能除了角鼻龍以外。而銳頜龍擁有4顆前上頜骨牙齒,角鼻龍擁有3顆[2]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