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祭祀用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紙錢又稱冥紙、冥錢、冥鏹、陰司錢、陰司紙、衣紙、金銀紙(金紙、銀紙)、紙楮等,也稱為打紙或紙錢,是祭祀鬼神時火化的祭祀品之一,為民間信仰的宗教習俗。多數紙錢是以火焚化的。不過有幾種不必焚燒的紙錢,如墓紙即為其一。古代墓祭用彩色紙剪成長縷,懸掛墓上稱為掛錢[1],繼承古俗,現代墓紙也不用燒,掃墓時用碎石子、土塊壓在墳墓上,代表有主墓地及修繕墳墓之意。在死者喪事、移動棺材時,也有會將紙錢灑在道路、河川上,以供路上、河川的鬼神花用,避免刁難死者亡魂,稱為「買路錢,過路費」。[2]
唐代《文宗備問》以為紙錢乃始於南北朝時,南齊廢帝蕭昭業好鬼神,剪紙為錢用來陪葬。出自《愛日齊叢鈔》:「南齊廢帝好鬼神,常剪紙為錢,以代束帛,而有紙錢。」[3]
宗教學者說則認為燒紙錢的習俗起源於中國人原始時期祭拜祖先的習俗。原始祭祖的習俗是為了悼念祖先的亡靈,祈求祖先保佑家族。傳統有『侍死如侍生』的觀念,當人死後要如生前般侍奉他,因此有給予金錢讓他享用的作法。起初是以真錢陪葬,後因發生盜墓,改為以陶製或其他材料的假錢陪葬,到最後改以燒紙錢。由於神明也往往是凡人修成的,所以就從燒紙給祖先,演變出燒金紙給神明的習俗,意味著燒給他們享用 [4]。
中國夏、商、周考古所出土的墓碑裡已發現有仿製錢幣的一種貝幣;所採用的材料有石,蚌,骨,泥,金屬等材料模仿貨貝。這些貝幣用來行使貨幣職能,部分地區是用作裝飾品或冥幣。 [5]
據唐代封演著《封氏聞見記》記載,古代埋圭、璧、幣、帛祭祀鬼神,漢代埋寶錢陪葬;從魏晉開始用紙錢送葬,到了唐代,上自王公,下至庶民,盛行燒紙錢送葬,「積錢為山,盛加雕飾,舁以引柩,……紙錢魏晉以來始有其事」[6]。有詩云:「紙錢紙錢誰所作,人不能用鬼行樂。一絲穿絡掛荒墳,梨花風起悲寒雲,寒雲滿天風刮地,片片紙錢吹忽至。紙錢雖多人不拾,寒難易衣飢換食。勸君莫把紙錢嗔,不比鑄銅為錢能殺人。朝為達官暮入獄,只為銅山一片綠」[1]。
從埋錢轉變為燒錢有幾種說法,一種則認為可能是受到印度或中亞習俗的影響。印度人或中亞人認為,可以用火將祭品傳遞給鬼神,如婆羅門教中的火神阿耆尼,就有傳遞物品的能力。
另外一種說法則是認為燒紙錢的習俗很可能起源於道教燒符籙(符咒紙)的宗教儀軌,尤其是認為燒紙錢就像燒符咒紙一樣具能夠傳遞給祖先或神鬼的神聖作用。早在東漢的出土的墓碑裡,就已經發現有符籙[7]。符籙最先在東漢時期天師張道陵創立正一道時就有了,但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符籙的發展又非常興盛,燒紙錢已經開始成為葬禮的一部分。
臺閩地區傳統的紙錢,一般是捆成一小疊的黃白等色紙,臺灣一般以「支」為計算單位[8][9],北、中、南、花東及外島,數量算法仍有差異。閩南語臺灣話通稱「金紙」(kim-tsuá)、「銀紙」(gîn-tsuá / gûn-tsuá),燒金紙作「燒金紙」、「燒金」(sio-kim);馬祖的現代標準漢語可通稱「紙箔」,閩東馬祖話通稱「箔」,大張神明用金紙稱「庫寶」,燒紙錢為「燒箔」。原料主要為竹子製成之「草紙」,又稱「粗紙」或「土紙」
俗語稱燒紙錢為燒包袱。燒包袱一語來源於滿語booi eifu deijimbi,booi指家族的,eifu指墳墓,deijimbi(動詞)指焚燒。[10]
臺灣近年開始流行一些新式紙錢。這些新式紙錢多為五彩,上面繪有「財神」、「土地神」的形象,或者「符咒」等等,也會寫著吉祥話、禱詞,其名稱通常為「發財金」、「財庫金」或「補運金」等等,被指稱為比傳統的紙錢,更能為神明所接受,也較可以有效祈福,可以讓財運更加旺盛、生意更加興隆。但這些新式紙錢比傳統紙錢昂貴不少,而且是將所祭祀的神明形象焚燒,頗受爭議。[來源請求]
冥鈔是印刷成現代鈔票的紙錢,常模仿諸如港幣、人民幣、新臺幣、美金、歐元等各國通貨,常以各種神像取代鈔票上的肖像,華人所用的冥鈔以玉皇大帝為最多,亦有釋迦牟尼佛或地藏王菩薩等。背面往往會畫上地府圖片,紙錢「發行方」也通常被替換為「冥通銀行」、「地府銀行」、「天地銀行」等,在韓國以「極樂銀行」(극락은행、極樂銀行)為「發行方」,琉球則以「琉球冥界銀行」為「發行方」,且其面額通常很大,由幾千元以至數億不等,有人打趣說陰間一定出現超級通貨膨脹。[11]而香港市面紙衣鋪普遍出售的「陰司紙」,「面額」普遍為五千萬,故此香港亦有「五千萬」來借代紙錢的用法。
還有紙紮祭品店製造了「陰間信用卡」、「陰間支票」,與真正的信用卡非常相似,上印有 「VISA」或「萬事達卡」等信用卡的標記,製作認真,也有人燒空白的「陰間支票」,讓死者在地府使用。
一般紙錢皆可直接點火焚化,另坊間製有紙錢袋、紙錢箱等,顏色多以紅色為體,繪有錢幣等圖案,供裝入紙錢後再焚燒,該箱袋有印「垜錢千萬貫文」[12]、「冥用資財」、「冥府通用」、「先靈資斧」或「往昇仙界」等語,並可讓人寫上收用者、敬獻者等資料,用在祭拜祖先、亡者。
部份地方政府為推廣環保、金紙集中焚燒政策,免費提供金紙收集紙袋,民眾可將紙錢裝入並在封面書寫訊息,放置在金紙集中站,由相關單位統一運送至焚化爐焚燒。
紙錢一般在鍋盆焚燒,另亦有稱為金爐專用器具。在臺灣,燒紙錢稱為「燒金」(臺語:sio-kim),金爐也稱為「金鼎」(臺語:kim-tiánn),新馬華人稱其為「聚寶爐」。
金紙可做為一些宗教用具之替代物:
環保學者提出現代劣質金紙燃燒後會釋出很多有害物質,就算在戶外通風處燒金紙也很容易造成嚴重公害,危害不亞於二手菸害[19],例如燒香頻率愈高,易造成鉛、鎘、汞(水銀)等重金屬累積在人體中,不易排出體外[20][21][22] ,嚴重者更可致中毒[23][24][25];採用環保金爐燒環保金紙可以減少空氣污染[來源請求]、集中至具有良好污染防治設備的焚化爐燃燒更好。臺灣許多縣市都在推廣金紙集中於焚化爐燃燒,以減少民眾直接面對燃燒金紙造成的空氣污染[26],一些寺廟會推廣環保金紙,也有寺廟會加強金爐的污染防治設備。如台灣的高屏推廣「以功代金」,為捐款至慈善、弱勢團體則可取得功德狀,再以功德狀回向功德取代燒金紙,減少環境污染又能做善事。[27]而台灣艋舺龍山寺於2000年10月便禁止焚燒紙錢,希望可以透過完全禁止來改善空汙問題。[28]
由於低價商品充斥市場,機器製造的化學紙錢價格低廉,導致傳統手工錫箔紙錢逐漸失去競爭力;焚燒這些機器製造的紙錢會造成空氣污染,加重環境負擔。[來源請求]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