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蝴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酢漿灰蝶(學名:Pseudozizeeria maha,英文俗名:Pale Grass Blue,別名:酢醬灰蝶、沖繩小灰蝶、大和小灰蝶、柞灰蝶[1][2])在台灣又名藍灰蝶,是灰蝶科的一種蝴蝶,是酢漿灰蝶屬(學名:Pseudozizeeria)的唯一一種,即是一個單型分類[3]。亦有學者以形態和生殖器與吉灰蝶相似,而歸入吉灰蝶屬,可見上級分類爭議仍待探討研究。
酢漿灰蝶 | |
---|---|
訪花 | |
交尾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 | 昆蟲綱 Insecta |
目: | 鱗翅目 Lepidoptera |
總科: | 鳳蝶總科 Papilionoidea |
科: | 灰蝶科 Lycaenidae |
亞科: | 眼灰蝶亞科 Polyommatinae |
族: | 眼灰蝶族 Polyommatini |
屬: | 酢漿灰蝶屬 Pseudozizeeria Beuret, 1955 |
種: | 酢漿灰蝶 P. maha
|
二名法 | |
Pseudozizeeria maha (Kollar, 1844)
| |
亞種 | |
共有7個亞種,詳閱正文 | |
異名 | |
異名列表
|
小型灰蝶,展翅約25至30毫米。濕季型的翅膀復面呈灰色,有多排黑色的斑點;旱季型的斑點較模糊。雄蝶翅膀背面呈淡藍色;雌蝶則呈暗灰色。[4]
分佈於東洋界海拔0-2000米地區,包括西亞、中亞、南亞、中國大陸、朝鮮半島、日本、中南半島北部等許多地區。本世紀10年代初侵入菲律賓呂宋島並成功立足[1]。模式產地為印度穆索里[5]。
分佈於中國(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海南、四川、重慶、貴州、雲南、西藏、香港)、台灣等地。此外見於日本、朝鮮半島、西亞、南亞和東南亞的廣大地區。[6]
複眼疏被毛。驅體背側暗褐色,腹側白色,被毛。前翅翅形接近扇形,前緣略呈弧形,外緣明顯作圓弧形。後翅甚圓。雌雄斑紋相異。雄蝶翅背面呈淺藍色,前翅外緣及後翅前緣有黑邊,後翅沿外緣有黑色斑點列;雌蝶翅背面藍色紋色調較深,通常不如雄蝶發達。翅腹面底色呈淺褐色或近乎白色,前、後翅中央有一組暗褐色斑列,中室端有暗褐色短線紋、中室內及翅基附近有暗褐色小斑點。前、後翅亞外緣均有兩列暗褐色紋。緣毛白色摻褐色,於翅脈端呈褐色。旱季型個體翅腹面底色暗,翅外緣斑列色彩淡。[1]
|
幼蟲的寄主植物為酢漿草科中的酢漿草(Oxalis corniculata)。蟲卵分散產在寄主植物葉片上面,孵出的幼蟲先取成卵殼,然後取食葉片的表皮組織。幼蟲最後再寄主葉上化蛹[7]。一年多代。飛行活潑,飛行能力不強。成蝶好訪花和在地面吸水,出沒生境包括森林林緣、草地、海岸、農田、荒地、都市綠地[1][6]。
|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