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郗愔(313年—384年),字方回,高平郡金鄉縣人,東晉太尉郗鑒長子,王羲之妻弟,在東晉官至平北將軍、徐兗二州刺史。
郗愔年輕時就不與人爭鬥,成年後獲授任散騎侍郎,但不拜任。咸康五年(339年),郗鑒去世,郗愔為父守喪,結束後承襲父親爵位南昌縣公。郗愔及後曾任何充及褚裒的長史,又遷黃門侍郎,後轉任臨海郡太守。但郗愔並無參政為官之心,在郡中優游養志,簡靜沉默,不以事物牽動心緒。郗愔與姊夫王羲之及高士許詢都有超脫世俗的風範,如此三人都寄心於道家辟穀養生,修黃老之術。後來郗愔更以病離職,在章安建了房子並打算在那裏終老,於是在當地隱居了十多年,與人和世間俗事都斷絕[1]。
郗愔後來卻被輔政的司馬昱和尚書僕射江虨等舉薦,被徵召為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郗愔奉召入朝到任,但到後就遷任太常,郗愔堅決辭讓。郗愔又表示謙讓,樂於外出地方,於是改任輔國將軍、會稽內史。太和二年(367年),郗愔遷任平北將軍,都督徐兗青幽及揚州之晉陵諸軍事,領徐兗二州刺史,假節鎮京口。然而,當時大司馬桓溫覬覦京口的軍隊,常說:「京口酒可飲,兵可用。」故此雖然當日以郗氏在徐兗二州有故義[2]。而由郗愔擔此職,但其實內心是很不願意由郗愔掌有京口。
太和四年(369年),桓溫乘慕容恪去世而北伐前燕,並請與郗愔、江州刺史桓沖和豫州刺史袁真一同北伐。當時郗愔全然不知桓溫打著京口主意,還寫信給桓溫說要與他一同輔助晉室,修復園陵。郗愔在桓溫幕下任參軍的兒子郗超卻深知桓溫的心思,截獲父親的信並得知內容後就將信件撕毀,由自己代作一封,內容卻是自稱老病,不堪世間爭鬥紛亂,請求一處地方過安定日子,並且勸桓溫接掌自己所統的京口兵眾。此信正合桓溫意願,於是桓溫得信極為高興,立刻轉郗愔為冠軍將軍、會稽內史,自己兼任平北將軍,徐、兗二州刺史[3]。
咸安元年(371年),司馬昱被桓溫立為皇帝,拜郗愔都督浙江東五郡諸軍事,進位鎮軍將軍。又賜開府、儀同三司,但郗愔不接受。後來郗愔以知老而求退,並住在會稽。太元六年(381年),朝廷下詔拜郗愔為司空,但郗愔堅決辭讓。同年會稽人檀玄之叛亂,郗愔派鎮軍參軍謝藹之平定[4]。太元九年八月戊寅日[5](384年9月28日)[6],郗愔逝世,享年七十二歲。朝廷追贈侍中、司空,諡號為文穆。
郗愔善書法,擅長草隸體。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