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邦希田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邦希田园map
Remove ads

邦希田園(Bunhill Fields)是倫敦市中心的一個原墓地,位於伊斯靈頓區, 就在倫敦城以北,剩下的面積約為1.6公頃(4.0英畝),原址的大部分是由倫敦市法團維護的公共花園。

事实速览 墓地資料, 修建時間 ...
Remove ads

從1665年到1854年,這裡用作墓地,據估計,在這段時間內,大約有123,000人安葬於此。[1] 現仍有 2,000 多座墓碑。這裡尤其受非國教派教徒的青睞,有許多名人的墳墓,包括《天路歷程》的作者約翰·班揚(死於1688年);《魯賓遜漂流記》的作者丹尼爾·笛福(死於1731年);藝術家、詩人、先知威廉·布萊克(死於1827年);蘇珊娜·衛斯理(1742年去世), 約翰·衛斯理查理·衛斯理之母,稱為「衛理公會之母」;統計學家和哲學家托馬斯·貝葉斯(1761年去世);英國聖詩之父以撒·華茲(死於1748年)。

其中最著名的是三位文學藝術人物約翰·班揚丹尼爾·笛福威廉·布萊克的墳墓,長期以來都是文化朝聖的場所:伊莎貝拉·霍姆斯在1896年說,墓地中「最常走的路徑」是通往班揚和笛福墓的路[2]。在墓地關閉之後,1964年至1965年進行景觀設計,進一步徹底改變了它們的設置,在墓地中間鋪設了一條南北向的人行道,遊客可以進入,清除了其他墓碑。班揚墓位於人行道的南端,北端是笛福墓,而布萊克的墓碑則從他的墓地移到了笛福墓的旁邊。2018年,布萊克的第二座墓碑放置在他的墳墓的實際位置上。

附近的邦希街(Bunhill Row)西側,布雷斯韋特府(Braithwaite House)後面,是一個從前的貴格會墓地,從1661年使用到1855年,有時也稱為邦希田園。喬治·福克斯(死於1691年),該運動的創始人之一,也埋葬在那裡。其遺址也闢為貴格會花園(Quaker Gardens), 由伊斯靈頓區管理。

Remove ads

著名墓穴

Thumb
托馬斯·貝葉斯
Thumb
理查德·普萊斯

17世紀

18世紀

19世紀

  • 凱瑟琳·布萊克 (1762–1831), 威廉·布萊克之妻
  • 威廉·布萊克 (1757–1827), 畫家、詩人、先知

參考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