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遲發性肌肉痛(英語: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是一種運動之後24–72小時出現的肌肉痠痛或不舒適。通常會持續兩至三日。
舊式理論普遍認為該痛症為乳酸積聚所引起,但此說法已經基本被否定。因為也能產生乳酸堆積的肌纖維收縮性運動不會造成遲發性肌肉痛[1];只有肌纖維的伸展性運動才會造成此症。此外,多項對乳酸的研究表明,運動後一小時內乳酸就會降低到正常水平,因此不能在更晚的時候引發疼痛[2]。
近期醫學研究證實真正起因為肌肉伸展時,因為不習慣運動量,肌肉纖維有微細損傷[3]。
另有一種說法是痛症並不是因為肌肉細胞受損,而是肌內強化過程之中細胞膨脹,壓住神經、血管,引致延遲性肌肉痠痛[4][5][6]。
DOMS在1902年被Theodore Hough指出是肌肉斷裂的結果[7]。這些斷裂發生在肌原纖維節在Z軸的顯微病變[1]。被歸因於肌肉拉伸運動(eccentric exercise)時肌肉伸展而增加的張力[8]。這會引起肌動蛋白與肌凝蛋白的橋式交叉(cross-bridge)在鬆弛之前的分離,最終導致剩餘活動的運動單位承受更大的張力[8]。這增加了加重惡化的風險,損害了肌原纖維節。當在這些結構上發生微創傷時,肌肉組織中的痛覺感受器受到刺激引發了痛覺[2]。
另一項對DOMS引發疼痛的解釋是"酶外排"理論。微創傷後,正常存儲於肌漿網的鈣在受損肌肉上蓄積。細胞呼吸作用被抑制,所需的主動運輸鈣回到肌漿網的三磷酸腺苷減慢。累積的鈣激活了蛋白酶與磷脂酶導致肌蛋白分解與變性[9]。這引發了炎症,痛覺是由於積累的組胺、前列腺素、鉀所致[2][1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