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獵龍屬名Viavenator,意為「道路獵人」)是阿貝力龍科的一獸腳類恐龍,化石發現於阿根廷下營組英語Bajo de la Carpa Formation,生存年代約為8600萬至83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桑托階。牠與大盜龍類特拉塔尼亞龍共棲。[1]

Quick Facts 科學分類, 模式種 ...
道獵龍屬
化石時期:桑托階
~86–83 Ma
Thumb
復原圖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
科: 阿貝力龍科 Abelisauridae
亞科: 食肉牛龍亞科 Carnotaurinae
演化支 短吻龍類 Brachyrostra
演化支 堅背龍類 Furileusauria
屬: 道獵龍屬 Viavenator
Filippi et al. 2016
模式種
埃克森道獵龍
Viavenator exxoni

Filippi et al. 2016
Close

發現及命名

2014年在巴塔哥尼亞西北部的冬季點(La Invernada site)發現了一具獸腳類骨骼。[1]

2016年由Leonardo Sebastián Filippi、Ariel Hernán Méndez、Rubén Darío Juárez Valieri和Alberto Carlos Garrido命名並敘述了模式種埃克森道獵龍Viavenator exxoni),屬名由拉丁語via(道路)加上venator(獵人)組成,有象徵「路上的打劫者」之意;種名紀念在開採時發現化石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1]

正模標本MAU-Pv-LI 530來自桑托階下營組英語Bajo de la Carpa Formation地層,是一具含有頭骨的部分骨骼,保存的部位包括:頭蓋骨及眶後骨、7個頸椎、頸肋、2個前段胸椎、一系列5個後段胸椎、12個分離的尾椎、1個遠端尾椎人字骨、1個肩胛鳥喙骨英語Scapulocoracoid、一個叉骨、許多腹肋、還有一個坐骨的末端。骨骼保存狀態相對良好。屬於一個成年個體。現藏於阿根廷烏爾基薩市立博物館。[1]

2017年詳細地描述了骨學資訊,將一個腓骨上端編入正模標本。同時在第二版文獻中描述了對當時已知最完整的阿貝力龍科腦殼英語braincase進行電腦斷層掃描的結果。[2]

敘述

Thumb
體型比例圖

身長5.6公尺。[3]

分類

Filippi將盜獵龍分類至新建立的演化支堅背龍類[1]其中包含道獵龍和食肉牛龍,代表著前者與後者親緣關係較為接近,而離瑪君龍較遠。

古生物學

道獵龍具有形態上類似另一種南美洲阿貝力龍科奧卡龍的腦部,並有相似的內耳構造。此外當與馬達加斯加的瑪君龍比較時,道獵龍比前者更仰賴頭部快速移動與複雜的凝視穩定機制;然而根據CT掃描頭骨的結果,兩屬有相似的聽覺範圍。[4]

參見

參考來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