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迦特希伯來語גת‎,意為「榨酒處」)是古代以色列和附近地區的一個常見地名,聖經中提到許多擁有類似名稱的城市,例如非利士人的迦特、Gath-Gittaim,和Gath Carmel。而其他有相似名稱的地點也在各種古代文獻中出現,包括Amarna letters。迦特人稱為Gittite[1]

非利士人的迦特是非利士人的5個城邦之一,位於非利士地的西北部。根據聖經記載,在大衛所羅門的時代,該城的王是亞吉(Achish)。不能確定這是否是2位國王的名字。迦特也是歌利亞,以及以太(Itai,曾在大衛躲避押沙龍的流亡期間和他的600名士兵幫助大衛)的故鄉。大衛被掃羅追捕時,曾逃到迦特,投奔亞吉。所羅門統治時期,示每來到迦特找回逃跑的奴僕(列王紀上2章39-40節)。在列王紀下12章17節,提到亞蘭王哈薛(Hazael)攻占了迦特城後,又去攻打耶路撒冷。最近在遺址的發掘提供了公元前9世紀後期關於圍城和隨後毀滅城市事件的生動證物。

儘管在過去非利士人的迦特究竟在何處眾說紛紜,現在,通過分析遺址的證據,多數學者(特別是Anson Rainey的追隨者),確定非利士人的迦特就在Tell es-Safi(aka Tel Zafit)。迦特也被提到在El-Amarna書信,稱為「Gimti/Gintu」。

最近Bar-Ilan 大學的Aren Maeir在Tell es-Safi/迦特遺址的考古發掘([1] Stanford Web Archive存檔,存檔日期2009-04-19),找到大量相當於青銅時代後期和鐵器時代 — 相當於迦特出現在各種聖經和歷史文獻的年代,似乎證實了上述觀點。同樣,該遺址公元前9世紀以後的考古學發現大量減少,以及與猶太地區強烈的文化聯繫,也與迦特極少在前9世紀以後的聖經記載和歷史文獻中提到相符,顯然失去了非利士人的主要城市之一的地位。有趣的是,迦特和附近的Tel Miqne-以革倫有一種「鏡像」關係。在大部分時期,迦特規模較大,而以革倫較小。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