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洋擾
1871年朝鲜与外国的一次冲突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辛未洋擾為1871年6月10日至11日美國與朝鮮王朝之間的戰爭。這是繼丙寅洋擾之後的另一個朝鮮與外國的衝突事件。
經過
影響
興宣大院君執政能夠成功解決兩次洋擾,對鞏固王朝有很大的作用。大院君將兩次洋擾的勝利歸功於鎖國政策,於是國門進一步緊閉,並在全國各地豎立他手書的「斥和碑」,上刻:「洋夷侵犯,非戰則和,主和賣國,戒我萬年子孫」。大院君發動全國群眾,將斥和攘夷運動推向高潮,掀起國防建設。現在史學界認為鎖國政策是使近代朝鮮落後於世界的重要原因,應該批判。也有人認為大院君內心的真實想法是收拾爛攤子、充實國力之後再開放國門。[2]
興宣大院君希望朝鮮國能與列強平等友好地交往而非被動挨打,他給美國的信寫道:「天地之大,萬方群生,含弘覆載,咸遂其性。東方、西國各修其政,各安其民,熙熙雍雍,無相侵奪,是為天地之心。苟或不然,上干天怒,不祥莫甚,貴大人豈不知此理哉?」[3]
畫像
-
Wachusett號(1867年)
-
司令官
-
蒙諾嘉斯號
-
陷落直後廣城鎮內
-
科羅拉多號上的朝鮮急使
-
科羅拉多號上的帥字旗(1871年6月)
-
科羅拉多號上的軍官(1871年6月)
參考資料
- Old Asia Photography : Home. www.oldasiaphotography.com. [201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8).
- 延甲洙<大院君與西洋——大院君是鎖國論者嗎?>,《歷史批評》,2000年,第105—146頁。
- 朝鮮高宗實錄 卷8,八年四月十七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