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軛是一種用木製造的梁,擱套在兩頭牛或其他牲口的頸背部,用來給成對工作的牲口共同拉一負載;某些軛的設計,也適用於個別單一牲口。軛可以用來幫助犁田、拉車。軛有幾種類型,用於不同的文化,或不同類型的牛使用;東亞的軛常為曲木。

軛也使用於其他動物,如馬、騾、驢、水牛等。
英語詞源
"yoke" 被認為是來自原始印歐語*yugóm (yoke),從動詞* yeug - (join, unite)。這詞根在幾乎所有已知的印歐語系有後裔,包括德語Joch、拉丁語iugum、古希臘語 ζυγόν(zygon)、梵語युग(yugá)、赫梯語 𒄿𒌑𒃷(iúkan)、古教會斯拉夫語иго(igo)、立陶宛語jungas、古愛爾蘭語cuing、羅馬尼亞語jug等。(全部解作「yoke」)
頸軛

頭軛

頭軛配置在牛頭,通常在牛角後/前方。
肩隆軛

肩隆軛是用在牛的肩隆前。
中國古代的軛
中國以牲畜為驅動力的古車驅動部分主要有轅和軛。[1]
比較
象徵
佛教以軛來比喻使眾生拘束在輪迴中的煩惱,分為四大類,即四軛。
古印度宗教中,以軛來作為禪定默觀的名稱之一,即瑜伽。佛教與印度教皆傳承了這個名稱。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