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趙炳麟(1877年1月10日—1927年),原名浙杭,又名長樂、長榮,字竺垣,又字炳粵,號柏岩,別號養真子、清空居士。室名潛並廬。[1]廣西全州縣紹水鎮樂家源人。清朝及中華民國政治人物。[2][3]
趙炳麟出身官宦家庭。13歲中秀才,15歲中舉人。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19歲時,到北京參加會試,其間參與公車上書,後中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4]。光緒二十四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5]。
1898年,列名保國會。1900年庚子事變時,一度避居北京城附近的高麗營,後奉派赴西安迎駕。1905年,因父喪丁憂回鄉。1906年30歲時任福建京畿道監察御史,期間,和御史趙啟霖、江春霖因積極揭發營私舞弊而被稱為「三霖(麟)」,在北京城人稱「三塊布袍論政」。他以《劾袁世凱疏》(1908年)以及彈劾內閣總理大臣奕劻十二罪狀(1910年)而著稱。因彈劾奕劻,宣統三年四月(1911年),以四品京堂候補,調回廣西,任桂全鐵路督辦。1911年11月16日,被任命為廣西宣慰使,但未就任。袁世凱任內閣總理大臣後,為逃避迫害而回到家鄉。[2][3]
中華民國成立後,1912年8月國民黨在北京湖廣會館成立,趙炳麟任參議。[6]他還兩次當選為廣西出席國會的議員。1915年袁世凱稱帝,1916年趙炳麟經湖南赴廣西,幫助陸榮廷討袁。袁世凱死後,1917年,為躲避廣西新舊桂系爭鬥,任閻錫山的山西省實業廳廳長。後來又任大總統徐世昌的高等顧問,不久任河東鹽運使。[2][3]
《趙柏岩集》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