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塔·米勒(德語:Herta Müller;1953年8月17日),生於羅馬尼亞德國小說家詩人散文家,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她以寫作德裔羅馬尼亞人在蘇俄時的遭遇著稱,從記憶、夢與內心出發。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稱其「以詩的凝鍊,散文的率直,描繪流離失所者的處境」[1]

事实速览 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 出生 ...
赫塔·米勒
Herta Müller
荷塔·慕勒於德國法蘭克福,2009年。
出生 (1953-08-17) 1953年8月17日71歲)
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蒂米什縣尼茨基多爾夫鄉
職業作家
國籍 德國
創作時期1982年至今
獎項2009年諾貝爾文學獎
关闭

生平介紹

赫塔·米勒出生於羅馬尼亞蒂米什縣尼茨基多爾夫鄉,其父母都是羅馬尼亞施瓦本德國裔)農民。她的父親曾在二戰中參加了德國黨衛軍羅馬尼亞共產黨在1945年以後把她的母親驅逐到了蘇聯的勞工營。1973年至1976年,米勒在蒂米什瓦拉西部大學專修德國研究羅馬尼亞文學。1976年,開始進入一家工程公司當翻譯員,但1979年時因不願與當時羅馬尼亞共產黨政權的秘密警察合作而被開除。此後曾以當幼教老師及經營德語私塾為生。當時在羅馬尼亞,幾乎所有作品都必須經審查刪選後才能出版。1982年,她的第一本書《低地》也因批判現實而只能以刪節版發表。

由於她多次對羅馬尼亞政府提出批評,並且擔心秘密警察的侵擾,1987年,米勒與她當時的丈夫、小說家理查德·瓦格納英語Richard Wagner (novelist)離開羅馬尼亞移居德國西柏林。之後,作為一位曾經生活在羅馬尼亞的德國作家,她得到了一系列國內外大學講學的機會。2005年,米勒成為柏林自由大學的客座教授,現居柏林

2009年,通過羅伯特-博世基金會的獎學金資助,米勒的小說《呼吸鞦韆》獲德國書籍獎提名,併入選最後的6本最佳小說。該小說描述了一個年輕人被流放到俄羅斯的旅程和生活,這也映射了二戰後德國人在羅馬尼亞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的命運。作為小說的原型,米勒曾採訪並記錄下奧斯卡-帕斯蒂爾的一些親身經歷。帕斯蒂爾是一名詞作者,詩人,曾獲布什耐文學獎,死於2006年。

作品

  • 低地》(德文Niederungen),短篇故事集,米勒的處女作。1982年在布加勒斯特出版的版本受到羅馬尼亞共產黨政權的審查。1984年,未刪減版本在德國發行。1999年,英文版以「Nadirs」為書名出版。
  • 《暴虐的探戈》(德文:Drückender Tango),故事集,布加勒斯特,1984年。
  • 人是世上的大野雞Der Mensch ist ein großer Fasan auf der Welt,柏林,1986年。
  • 《赤腳二月》Barfüßiger Februar 柏林,1987年。
  • 《獨腿旅行》 Reisende auf einem Bein,柏林,1989年。
  • 《作為感知的自我重塑》Wie Wahrnehmung sich erfindet,1990年。
  • 鏡中惡魔Der Teufel sitzt im Spiegel 柏林,1991年。
  • 狐狸那時已是獵人Der Fuchs war damals schon der Jäger,1992年。
  • 一顆熱土豆是一張溫暖的床Eine warme Kartoffel ist ein warmes Bett,1992年。
  • 《警衛的梳子》Der Wächter nimmt seinen Kamm,1993年。
  • 《無法到達》Angekommen wie nicht da ,1994年。
  • 《風中綠李》(另譯為《心獸》)(德文:Herztier)。
  • 《飢餓與絲綢》Hunger und Seide 散文集,1995年。
  • 《在陷阱里》In der Falle ,1996年。
  • 今天我無法面對自己Heute wär ich mir lieber nicht begegnet,1997年。
  • 《在燈籠里奇怪地生活是個屁》Der fremde Blick oder das Leben ist ein Furz in der Laterne,1999年。
  • 《活在髮髻里的貴婦》Im Haarknoten wohnt eine Dame,詩歌,2000年。
  • 《家庭,說的是什麼》Heimat ist das, was gesprochen wird Blieskastel,2001年。
  • 國王鞠躬,國王殺人》(德文:Der König verneigt sich und tötet),散文集,2003年。
  • 《托着摩卡杯的蒼白男人》(德文:Die blassen Herren mit den Mokkatassen),2005年。[2]
  • 呼吸鞦韆》(德文:Atemschaukel)慕尼黑,2009年。
  • 《克里斯蒂娜和她的假鏡片或(不)在秘密機構的文件》(德文:Cristina und ihre Attrappe oder Was (nicht) in den Akten der Securitate steht)散文。哥廷根,2009年。
  • 《不變的雪與不變的叔叔》(德文:Immer derselbe Schnee und immer derselbe Onkel)演講。慕尼黑,2011年。

米勒作品已翻譯成24種語言出版發行。

所獲獎項

  • 1981年 Adam-Müller-Guttenbrunn Sponsored Prize the Temeswar Literature Circle
  • 1984年 阿斯貝克特文學獎
  • 1985年 勞里斯文學獎
  • 1985年 不萊梅文學鼓勵獎
  • 1987年 達姆施塔特里卡達-胡赫獎
  • 1989年 Marieluise-Fleißer Prize of Ingolstadt
  • 1989年 德國語言獎
  • 1990年 羅斯維塔勳章
  • 1991年 柯拉尼施泰內爾文學獎
  • 1993年 批判文學獎
  • 1994年 克萊斯特文學獎
  • 1995年 亞里斯提獎
  • 1995/96年 City-writer of Frankfurt-Bergen-Enkheim
  • 1997年 格拉茨文學獎
  • 1998年 Ida-Dehmel Literature Prize and the International IMPAC Dublin Literary Award for Herztier / The Land of Green Plums
  • 1999年 弗蘭茨-卡夫卡獎
  • 2001年 CICERO Speaker Prize
  • 2002年 萊茵蘭-普法爾茨的卡爾-楚克邁爾獎章
  • 2003年 約瑟夫-布賴特巴赫獎(與克里斯托弗·梅克爾哈拉爾德·魏因里希分享)
  • 2004年 康拉德-阿登納基金會文學獎
  • 2005年 柏林文學獎
  • 2006年 維特歐洲文學獎、沃爾特-哈森克勒費爾文學獎
  • 2009年 諾貝爾文學獎
  • 2009年 弗朗茲-威弗爾人權獎
  • 2010年 霍夫曼·馮·法勒斯雷獎
  • 2011年 塞繆爾·博古米爾·林德獎
  • 2011年 莫妮斯馬尼亞獎
  • 2012年 巴伐利亞科學與藝術勳章
  • 2014年 謝漢內洛爾·格雷夫文學獎

注釋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