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音乐理论家里曼提出的和声二元论及和声功能体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廣義上的里曼理論泛指德國音樂理論家胡戈·里曼(1849-1919)提出的音樂理論,涵蓋許多主題,包括音樂邏輯[1]、記譜[2]、和聲[3]、旋律[4]、樂句[5]、音樂理論史[6]等。
狹義的里曼理論常常指其中的和聲理論,其主要特徵是二元性(dualism)與和聲功能(harmonic functions)的概念。
里曼吸收19世紀早期和聲理論成果,提出關於三和弦的「二元」和聲系統。他使用的術語「二元性」強調大小和弦之間可以相互轉換的關係,即小三和弦為「上下倒置」的大三和弦(即大三和弦的倒影)。這種「和聲二元性」(harmonic dualism),或稱「和聲極性」(harmonic polarity),造成了上述圖中音階走向的變化。[7]
和聲二元論有時也被稱作負和聲理論。
在1880年代,里曼提出了一種能夠在三和弦之間直接建立聯繫的變換系統。里曼的系統中有兩類變換:移位轉化[8](德語:Schritt)與倒影轉化[8](德語:Wechsel)。
移位轉化指的是將某個三和弦按照音階移動若干步。例如五度移位轉化將一個三和弦向上或向下進行純五度移位(將C大三和弦向上變換為G大三和弦,或向下變換為F大三和弦)。
倒影轉化是指將某個三和弦按照里曼的二元論進行變換,如此形成了大三弦與小三和弦之間直接的一一對應。例如,同原生音倒影轉化[8](德語:Seitenwechsel)將一個三和弦變換成它的同原生音和弦,反之亦然。
例如, C大三和弦(即c+)的同原生音倒影轉化為 f小三和弦(即°c),因為它們的原生音都是C音——C大三和弦是C音的向上發音體[9](德語:Oberklang),記作c+;而 f小三和弦是C音的向下發音體[9](德語:Unterklang),記作°c。[8]
里曼的變換理論是新里曼理論的根基,在新里曼理論中,這種變換被推廣到調內基本三和弦之外的其他和弦。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