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18至19世纪法国博物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拉塞佩德伯爵貝爾納·熱爾曼·艾蒂安·伊隆河畔維爾(法語:Bernard Germain Étienne de Laville-sur-Illon, comte de Lacépède,法語發音:[bɛʁnaʁ.ʒɛʁmɛ̃.etjɛn də la vil syʁ ilɔ̃ də la lasepɛd];1756年12月26日—1825年10月6日)是法國博物學家,補充了布豐的著作《自然通史》。
1756年出生於吉耶訥阿讓的貴族家庭。早年在家人的要求下進入巴伐利亞軍隊服役,後來受布豐作品的影響投身於自然歷史[1]。他早年還熱愛音樂,寫過兩部戲劇,雖然沒有公開發表,但仍然得到了格魯克的認可[2]。
在法國大革命時期,他成為法國國民立法議會議員。因反對九月屠殺,他在雅各賓專政時期暫時在巴黎植物園供職,從事爬行動物和魚的研究。1795年當選法蘭西科學院院士。1798年,他出版了《普瓦松自然史》第一卷,1803年出版第五卷。1799年當選參議員。1808年獲得拉塞佩德伯爵頭銜。1807至1808年,1811至1813年出任保守黨參議院議長[3]。1825年10月6日因天花在塞納河畔埃皮奈去世[4]。
22歲時受傑羅姆·拉朗德等人的邀請加入共濟會「九姐妹」支會。他後來花錢自己創建了新分會。在法國大革命後,他幫助岡巴塞雷斯重建了法國共濟會,然後加入弗朗索瓦·克里斯多夫·凱勒曼領導的「聖拿破崙」支會[5][6]。
拉塞佩德是一位早期演化思想史思想家,他相信物種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可能會消失,也可能會變成「新物種」[7]。他在《普瓦松自然史》一書中寫道:
“ | 一個物種在形成時會經歷大量的變化。在仍然存活的情況下,這種變化會使物種獲得新的構造和特性,與其原始狀態產生巨大差異。這就是新物種的產生[8]。 | ” |
為了紀念他,巴黎第五區的一條街道以「拉塞佩德」命名[9]。南澳大利亞州的拉塞佩德灣和西澳大利亞州的拉塞佩德群島也是如此[1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