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鬥 (catfight) 是用於描述兩位女性之間打鬥,通常以抓、掌摑、拳擊、拉扯頭髮以及撕裂服飾做為特徵。 [1] 它也可以用於形容女性之間的口頭侮辱,或者為了爭奪男性、權力或專業成就而進行的激烈競爭。 [2] 自1940年代以來,貓鬥一直是美國新聞媒體和大眾文化的主流內容,且通常被使用做為輕視女性的貶義詞。 [3] [4] [5] [6] [7] 美國女性主義作家蘇珊·道格拉斯認為,貓鬥最基本的含義是指一位金髮女性與另一位黑髮女性之間的打鬥 。 [8] 然而,該術語並不是專門用於女性之間的競爭,而且在許多正式的定義中,也未提及性別。 [9]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0年5月3日) |
詞源
貓鬥(catfight) 一詞最早被收錄於牛津英語詞典,做為埃比尼澤·梅克於1824年一首嘲諷英雄詩的標題與內容;而最早被用於形容兩位女性之間的爭鬥,則是出現在1854年。[10] 「貓」(cat) 一詞最初做為不分性別的蔑稱,但最終用於形容放蕩或性生活混亂的女性,以及惡意誹謗的詞彙。[11]
男性對貓鬥的反應
貓鬥經常被形容為對於異性戀男性的挑逗。[12][13] 在卡通、電影、以及廣告中,貓鬥被描述為在極具魅力、具有「超級名模身材」[14] 、且衣衫不整的女性之間的打鬥,並且被媒體認為主要是迎合男性的性感象徵。[15][2][16]
“ | 在文化上,我們認為貓鬥是穿著比基尼、胸大無腦的尤物互相掌摑與摔角。然而他們被性化和貶低了。 | ” |
——導演奧納·圖克,Catfight |
女性對貓鬥的反應
女性經常對「貓鬥」一詞持批評態度,特別是將它做為不恰當的方式,解決女性在重要議題上的分歧時。這會性化並且降低這些女性所遇到的問題的嚴重性及重要性。[17][18][19][20]
女性主義的歷史學家認為,使用「貓鬥」一詞來標示女性對手,可以追溯到1940年。當時的美國報紙以「貓鬥」來形容克萊爾·布思·魯斯與記者多蘿西·湯普森就1940年總統大選候選人所提出的爭論。一家報紙稱其為「兩位金髮女武神之間的對抗」;而記者沃爾特·溫切爾在一家夜總會遇到魯斯與湯普森時,敦促她們不要打架,並說:「女士們,女士們,請記住有紳士在場。」
1970年代,美國新聞媒體開始使用「貓鬥」來描述女性在婦女權利問題上的分歧,例如平等權利修正案。[21]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索德商學院的一項調查發現,無論是男性或是女性受訪者,都認為女性與女性之間的衝突,對於工作環境的負面影響,大於男性所涉及的衝突。 [22]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