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氏龍屬(屬名:Tanius)是種鴨嘴龍超科恐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的中國。模式種是中國譚氏龍(T. sinensis),是由卡爾·維曼(Carl Wiman)在1929年所敘述、命名。屬名是以中國地質學家譚錫疇為名,種名則意為中國[1]。
譚氏龍屬 化石時期:白堊紀晚期,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蜥形綱 Sauropsida |
總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鳥臀目 Ornithischia |
亞目: | †鳥腳亞目 Ornithopoda |
演化支: | †禽龍類 Iguanodontia |
演化支: | †橡樹龍形態類 Dryomorpha |
演化支: | †直拇指龍類 Ankylopollexia |
演化支: | †硬棘龍類 Styracosterna |
演化支: | †鴨嘴龍形類 Hadrosauriformes |
總科: | †鴨嘴龍超科 Hadrosauroidea |
演化支: | †鴨嘴龍形態類 Hadrosauromorpha |
屬: | †譚氏龍屬 Tanius Wiman, 1929 |
模式種 | |
†中國譚氏龍 Tanius sinensis Wiman, 1929
|
在1923年4月,譚錫疇在山東省萊陽市東南部發現一些化石,屬於王氏群,地質年代相當於7100萬年前。同年10月,奧地利古生物學奧圖·師丹斯基(Otto Zdansky)。化石剛挖出時可能相當完整,但後來某些部位遭到損毀。正模標本(編號PMU R.240)是一個頭顱骨後段,頭顱骨平坦而延長。之後發現的許多零碎骨頭,被歸類於譚氏龍。
譚氏龍過去曾有許多種,現在已被建立為其他屬,例如巴克龍與青島龍。Anatoly Nikolaevich Ryabinin在1939年命名的T. prynadai,被改歸類於巴克龍[2]。楊鍾健在1958年命名的金剛口譚氏龍(T. chingkankouensis)[3]、甄朔南在1976年命名的萊陽譚氏龍(T. laiyangensis)[4],目前都是青島龍的次客觀同物異名[5]。
在2010年,葛瑞格利·保羅(Gregory S. Paul)估計譚氏龍的身長約7公尺,體重約2公噸[6]。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