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學》(希臘語Περὶ ποιητικῆς, 拉丁語De Poetica;[1] c. 335 BCE[2]),又譯《論詩》,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著作。《詩學》是西方文明第一部系統的美學和藝術理論作品,為西方文論奠定了基礎。[3]

「詩」的英文字是"poetry",是來自古希臘文的"ποιέω" (poiéō),意思是「創造、製作」;所以《詩學》說的「詩」是所有古希臘人的文字藝術。《詩學》主要談及悲劇喜劇、和史詩。現在衹有第一卷(討論悲劇和史詩)流傳下來;討論喜劇的第二卷不幸地失傳[4]。學者認爲 Tractatus coislinianus是詩學第二卷的概要[4]。 現存的第一卷有26章,主要考究悲劇史詩[5], 有六分說、五分說、三分說3個分法。

亞里士多德考究藝術後,對藝術作出以下的 "基本原則":

  1. 藝術的本質是模仿,即反映現實。[3]
  2. 藝術的類型決定現實是如何在詩中反映.

詩學》有很久的時間失傳;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代,學者衹有一從伊本·魯世德的阿拉伯本翻譯的拉丁本。[6] 雖然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在西方文學研究的重要性是舉世公認的,每一個細節都引起了不同學者的意見.[7]

分說

詩學》有六分說、五分說、三分說3個分法。五分說[8]把《詩學》分爲:

  1. 以悲劇、喜劇、薩堤爾劇、抒情詩和史詩來初步論述反映現實的詩
  2. 悲劇的定義,分析,和編寫規則
  3. 史詩的定義,分析,和編寫規則
  4. 應對悲劇和史詩的批判
  5. 比較悲劇和史詩,和講解為什麼悲劇優於史詩

內容

不同詩的類型

根據亞里士多德的考究,悲劇、喜劇、薩堤爾劇、抒情詩和史詩均是反映現實,但因其三點分爲不同的類型:

  • 結構 (matter)
對亞里士多德來說, 用詞,節奏(規律性的重複)、韻律(節奏的變化)、和聲和旋律是詩的結構元素。史詩衹用用詞和節奏, 但抒情詩加上韻律和旋律,而悲劇則加用一隊合唱團,包含所有五個元素。
  • 角色 (subjects)
亞里士多德用詩中角色的人格來區分悲劇和喜劇. 悲劇中的角色是嚴肅、重要和有德行的,而喜劇的角色是缺德、有缺點和怪癖的。[9]在這裏,亞里士多德提出「角色三分法」(tripartite division of characters),把角色分爲比觀眾更有德(βελτίονας)、比觀眾更缺德(χείρονας)、和比觀眾的德行一樣的(τοιούτους)。[10][11][12]
  • 敘述方法 (method)
對亞里士多德來說,敘述是「模仿」角色的方法,即反映、描寫角色。其一的敘述方法使用第一或第三敘述者。其二則是偶爾用敘述,大部分時間是角色發言、對話,如荷馬的史詩。其三的方法是只用演員/角色發言、對話,最多是用代表群眾/僕人們的合唱團來敘述和評論。悲劇、喜劇、和薩堤爾劇是用第三敘述方法.

大體考究過「詩」後, 亞里士多德對悲劇的認識是:

悲劇是對於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模仿。它的用詞應該是"美化的講話"-就是有節奏、韻律、和旋律的講話,也就是歌曲。而每一元素該分開使用,有一部分衹用講話,而另一部分衹用歌曲。而這些行動的模仿該用演戲而不是用講述,製造出可憐和恐懼來淨化人們的感情(Catharsis κάθαρσις katharsis)。(1449b25-30)/tranquility. He sees tragedy as a purification process. So that literature can achieve a social function that the audience experience a process of tranquility to release pressure and return to normal daily life. [13]

亞里士多德認為悲劇比史詩是更優越的藝術,因爲悲劇是包含史詩的元素,也可以用史詩的長短格六步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韻律,和是嚴肅的行動的模仿。 表演出的現實模仿,不管是讀出來或是演出來,是可以感動情感,製造出可憐和畏懼來淨化人們的感情,對社會道德起着良好的作用。通過思慮悲劇的可憐和畏懼,觀眾也能從這兩個情感得到愉悅的美學。悲劇是基於因果、世間的基本秩序,所以是是理性的藝術。悲劇比史詩精簡、更多統一性,所以也更容易娛樂別人。

悲劇的元素

悲劇本身有六個元素:亞里士多德是這樣跟這些元素的重要性,從最重要到最不重要來排名:

情節應該是理性、遵循邏輯,有因才有果。
  • 角色 (ethos)
角色的墮落應該是由於他的一時錯誤 (hamartia),不該是必然會發生的事。這是因爲一時的錯誤才能感動觀眾的。主角的錯誤可以是知情下犯,或不知情下犯。角色們是情節的支柱,因爲他們的動機會做出因果效應,製造出感人的情感。
  • 思想 (dianoia)
角色的思想決定他的行動,他的發言;他的思想也說明他的人格和故事的背景。
  • 用字 (lexis)
角色如何說每一字、每一句;該反映角色的個性、人格、道德等。
  • 旋律 (melos)
合唱團也應被視為演員之一,是悲劇的主要戲分之一;該對悲劇一致作出貢獻和該分享其演出,是愉悅的美學之一.
  • 戲劇奇觀 (opsis)
戲劇奇觀是指影響視覺官感的道具,包括佈景,戲服,和道具。亞里士多德認為戲劇奇觀是最沒有藝術成分,因爲戲劇奇觀並不是劇作家的成果。他用的例子是:如果戲劇有美麗的戲服,但演戲、故事都很差,這意味著腳本有問題。 儘管用奇觀可以使戲劇收到很好的評論,這並不是好的。

評價

《詩學》是西方文明第一部系統的美學和藝術理論作品,為西方文論奠定了基礎。[3]

書目

翻譯

《詩學》有諸多中文版本,主要譯者有:陳中梅郝久新羅念生[14][15]

評註

  • Martin Hose編,Aristoteles, ›Poetik‹: Einleitung, Text, Übersetzung und Kommentar,de Gruyter柏林2022版。

參考文獻

來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