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訓民正音》(中世朝鮮語:
朝鮮半島古代使用漢字表記,文言分離。只有士大夫學習漢文,因此平民大多是文盲。相傳三國末年薛聰藉漢字音義標註漢字,創吏讀文字,此外尚有鄉札、口訣等表記方法,但這些由於使用的不便等原因未能取代漢文。朝鮮王朝第四代國王世宗深感漢字對於文化傳播的不便,迫切需要一可完整表達本國語音之文字,故特設諺文局,召鄭麟趾、成三問、申叔舟等學者,在研究朝鮮語音和漢語音韻的基礎上,以方塊字組合,一音節佔一字,創立表音文字。
西元15世紀以前,韓語以漢字書寫[1]。由於韓語與漢語是完全不同的語言,使用漢字書寫韓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官方和文人多直接以文言文作為書面語。而一般百姓不會文言文,無法用文字交流,使文化的發展與傳承受到限制[2]。為了解決韓民族書寫文字的問題,1443年朝鮮王朝世宗大王組織一批學者創造了適合標記韓語語音的文字體系——韓字。這些文字當時被稱作「訓民正音」,意為「教老百姓以正確的字音」[2]。1940年發現的《訓民正音解例本製字解》(發行於朝鮮世宗28年,1446年)宣稱韓字的子音與母音是根據人的口腔構造、中國古來的天地人思想以及陰陽學說而創制出來的。
書中記載如下:
“ | 天地之道,一陰陽五行而已。坤復之間爲太極,而動靜之後爲陰陽。凡有生類在天地之間者,捨陰陽而何之。故人之聲音,皆有陰陽之理,顧人不察耳。今正音之作,初非智營而力索,但因其聲音而極其理而已。理旣不二,則何得不與天地鬼神同其用也。
正音二十八字,各象其形而制之。初聲凡十七字。牙音ㄱ,象舌根閉喉之形。舌音ㄴ,象舌附上齶之形。脣音ㅁ,象口形。齒音ㅅ,象齒形。喉音ㅇ,象喉形。ㅋ比ㄱ,聲出稍厲,故加劃。ㄴ而ㄷ,ㄷ而ㅌ,ㅁ而ㅂ,ㅂ而ㅍ,ㅅ而ㅈ,ㅈ而ㅊ,ㅇ而ㆆ,ㆆ而ㅎ。其因聲加劃之義皆同,而唯ㆁ爲異。半舌音ㄹ,半齒音ㅿ,亦象舌齒之形而異其體,無加劃之義焉。 |
” |
不過1443年朝鮮世宗命令使用諺文的時候,受到眾多使用漢字的朝鮮文人和兩班貴族的批評,因為他們認爲拋棄漢字就等於失去中國文明,而成為夷狄之邦。崔萬里曾說:「自古九州之內,風土雖異,未有因方言而別爲文字者。唯蒙古、西夏、女真、日本、西蕃之類,各有其字,是皆夷狄事耳,無足道者。《傳》曰:『用夏變夷,未聞變於夷者也。』歷代中國皆以我國有箕子遺風,文物禮樂,比擬中華。今別作諺文,舍中國而自同於夷狄,是所謂棄蘇合之香,而取螗螂之丸也;豈非文明之大累哉?」兩班貴族反對諺文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諺文的傳播和普及會威脅到他們對於知識的壟斷,進而動搖兩班的政治根基。
由於朝鮮文人和貴族的抵制,無法成為官場上普遍使用的文字,因此政府決定也就與漢字並用,其通用範圍局限在兩班之間的私函、地方官衙或婦女。諺文直到20世紀末才被廣泛使用。[3]雖然後來逐漸發現韓文仍不能取代漢字[4][5],但其發明推動了近代韓國政治、經濟、文化向平民的發展,世宗大王也得到了後世的愛戴[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