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允賢(1461年—1557年),南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今江蘇無錫)人,明朝醫學家。出生於醫學世家。與西漢義姁、晉朝鮑姑、北宋張小娘子,同為中國古代四位女名醫。
生平
明朝天順五年(1461年)出生無錫醫學世家,祖父談復、祖母宜人茹氏(茹太素之後人[1])皆為當時名醫,伯父談經官至戶部主事,父親談綱官至南京刑部主事,母錢氏,有同父異母兄長談一麟及一弟談一鳳。談允賢自小聰慧,祖母就讓她學醫,就在祖母的教導下學會的精湛的醫術,祖母去世前將一生所收集、編寫的藥方病理都傳給了談允賢。譚允賢後嫁楊姓男子(可能為楊守陳次子楊茂仁[1])為妻,婚後不久患上氣血失調,就自我診治、試藥,後來生了三女和一子楊濂,每當子女有病,她都親自為他們診治。直至其祖母去世,她才真正在外行醫。
明代傳習古代中國社會在儒家思想的氛圍下(宋後更為保守),許多上流社會的婦女因男女之防,不願請男醫生診治,因此常常發生貽誤病情的情況,談允賢女醫的名聲使這些婦女紛紛找她治病,在許多成功的案例後,談允賢的名聲也漸漸的傳遍各地。在明朝,民間精通醫術婦女人數漸多,皇帝下旨,規定由衙門選取其中佼佼者,到司儀監御醫處會選,選中的入官冊,以備召用,稱為醫婆或醫婦。當時以談允賢名氣最盛,凡皇家眷屬生病,羞於請男御醫診治的,都請談允賢入宮醫治。
正德五年(1510年),50歲時談允賢將祖母留下的藥方病理,匯集自己多年行醫的經驗,寫成了一部《女醫雜言》流傳後世。
嘉靖三十五年(1557年),談允賢病逝,享壽97歲。
著作
《女醫雜言》一書是由談允賢的兒子楊濂抄寫刊印,由茹氏侄孫茹鑾作序,共收載個人所醫病案31例,是中醫史上最早的女醫醫案。主要記載的是婦科病案,就中又涉及性流產、經病、產後諸疾、腹中結塊諸證,並記載了談氏對灸法十分嫺熟的動用,因成為專科醫案書。《雜言》採用記憶式撰寫醫案,因而清晰記載每一醫案的診治過程。雖記錄的案例不多,然就臨床治療,是屬於良好的案例,值得珍視。
評價
對所醫治的女性病患的認知,是內化醫者的醫學思想,透過親密接觸上的平等對話的建立,是對她們生活及情感的觀察,是來自於女性身體的同理,且在她的技術方法中反映,形成她的醫療風格。在醫者方面,女性的身體和性別作為醫治的主體,更得到親切的醫學認識,在明代女性受到國家社會壓制的聲音,也因而到彰顯。女醫的治療風格,更體現了女性細膩平和的特點。
詩贊
- 談允賢(景寔)
良方病理祖相傳,濟世懸壺妙手般。
禮教異俗何足礙,女醫雜論紙留篇。
影視形象
註腳
注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