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路位於廣州市中心越秀區,是一條南北向主要道路,南北向分為解放南路解放中路解放北路,南起沿江西路/解放橋(接同福中路及同福東路),北接機場路,全長約5公里。

Quick Facts 原名, 命名緣由 ...
解放路
Jiefang Lu
原名中華路
命名緣由紀念解放軍進入廣州
命名日期1951年
類型城市主幹道
道路長度5公里(3.1英里)
車速限制60公里每小時
地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白雲區
起點沿江路
終點機場路
建造
動工1929年
Close
Thumb
解放北路

歷史

Quick Facts 解放北路679號教堂, 所在 ...
解放北路679號教堂
越秀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Thumb
所在廣州市越秀區六榕街道將軍東社區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20世紀三十年代
編號1-43
登錄2012年11月15日
Close

時代已經是廣州的重要道路。南段稱小市街,中段稱歸德門直街(俗稱四牌樓),北段盤福路以南稱大北門直街,盤福路以北為城外小路。

為改善交通,民國十八年(1929年)廣州拆城牆建馬路,小市街擴建成中華南路,歸德門直街擴建為中華中路,大北門直街擴建為中華北路。其中中華中路五座牌坊在道路擴建後依然立於馬路中間,牌坊的3個石門的寬度不等,中間一個較寬,可通過當時的中型汽車,兩邊的小門則可過人力車(黃包車)。

至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廣州市內汽車增加,不時發生有汽車撞擦牌坊的事故,市政府便作出遷移的決定,由廣州工務局花費巨資制定搬遷計劃。最後奕世台光牌坊和戊辰進士牌坊分別移到漢民公園(後曾被改為兒童公園,現南越國宮署遺址)的南門和西門。盛世直臣牌坊及承恩五代牌坊,移至中山紀念堂北面觀音山(越秀山)百步梯入口石級處。乙丑進士牌坊移至康樂園的嶺南大學(今中山大學)。[1]四牌樓移出中華路後,馬路旁的巷子遺留「四牌樓街」這個名字。

1949年10月14日,解放軍進入廣州。為了紀念這一歷史事件,1951年八一建軍節的時候,廣州市人民政府決定將解放軍首先進入廣州城的原中華(北、中、南)路更名為解放(北、中、南)路。中共建政後,五座牌坊均被毀,其中只有乙丑進士牌坊在1999年獲得香港嶺南大學校友修復。[2]

1994年,廣州市當局決定對解放路進行拓闊,在未公開徵詢公眾對路上眾多騎樓歷史建築意見的情況下,將全部騎樓清拆,造成不可挽回的城市肌理破壞。而與路面平行的四牌樓街,也連同四牌樓一起成為歷史。

2014年10月25日,為緩解解放北路跨東風路高架橋擁堵,廣州市交委試行可變車道交通控制,由現在雙向三車道,劃分為北行2條車道,南行1條車道,預計從11月1日起正式運行。

為配合紀念堂站24號線部分施工,計劃拆除解放橋高架橋6個跨孔,另建設同樣3車道寬的鋼結構便橋銜接,以方便車站明挖施工,車站建成後會復建高架橋和拆除便橋,整個期間預計需要50個月。[3]

主要道路交匯

順序由南至北排列,粗體字為主幹道。

其中,由沿江西路交界至大德路稱爲解放南路;大德路交界至中山路口段稱爲解放中路;中山路口至機場路交界稱爲解放北路。

鄰近建築(由南向北)

交通

均在鄰近解放路位置設有出口。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