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撒斯韋特(Kaiserswerth),是德國杜塞爾多夫市歷史最悠久的地方之一。它位於該市的北部萊茵河岸,為城市第5區的一部分。

杜塞爾多夫地圖,顯示凱撒斯韋特(紅色)在第5區(粉紅色)的位置

地理位置

古皇城凱撒斯韋特位於萊茵河岸,杜塞爾多夫和杜伊斯堡兩座城市的交會處。萊茵河流經此處,形成一個河灣,可俯瞰超過13公里的河道。4.71平方公里的凱撒斯韋特距離杜塞爾多夫市中心約8公里,有7,897個居民(截至2007年10月31日)。凱撒斯韋特是杜塞爾多夫有歷史記載的最古老的區域。它與安格蒙德(Angermund)、卡爾庫姆(Kalkum)、洛豪森(Lohausen)、施托庫姆(Stockum)和維特拉爾(Wittlaer,發音:[ˈvɪtlaːʁ])一起組成杜塞爾多夫市第5區,該區被認為是「高檔」的住宅小區。今天這裡已經成為杜塞爾多夫當地人最熱門的休閒聚集地,年輕的朋友,親密的情侶們喝着啤酒聊着天,遠眺着落日餘暉灑滿萊茵河,美好的一天一寸一寸的滑入水流。

歷史

大約公元695年至700年,修道士蘇伊伯特英語Suitbert of Kaiserswerdt在萊茵河的重要交叉點旁名為韋特(Werth)的小島上修建一所本篤會修道院。該修道院在88年後被摧毀。這個萊茵河邊小島是法國宮相丕平二世送給盎格魯-撒克遜人蘇伊伯特的禮物。

神聖羅馬帝國時期,此地建了一座皇帝的行宮,因而被稱為凱撒普法爾茲(Kaiserpfalz),意即「皇帝的宮殿」。該宮殿準確修建年代不明,但應早於1016年。到了1062年,科隆大主教安諾二世英語Anno II在這裡綁架未成年的德國皇帝亨利四世,藉此而非正式的獲得神聖羅馬帝國的皇權。此後,韋特被改稱為凱撒斯韋特(Kaiserswerth),意即「皇帝的韋特」。1174年,腓特烈一世將萊茵海關收繳處移到凱撒斯韋特。1273年,皇帝將凱撒斯韋特質押給科隆大主教,從而在於利希-克萊沃-貝格聯合公國境內形成一個事實上的飛地。

凱撒斯韋特的戰略位置特殊。在科隆戰爭後被占領,其後在1589年到1592年被西班牙人占領。1636年又被黑森占領。1688年科隆大主教在大同盟戰爭中聯合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他允許法國軍隊經由凱撒斯韋特進入萊茵河流域。此事引起荷蘭布蘭登堡不滿,並於1689年6月對凱撒斯韋特發起圍攻。法國駐軍的補給被火燒毀,於6月底投降。法國又在1701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占領凱撒斯韋特,後同盟軍於1702年再次圍攻。經過長期艱難的戰鬥,法軍投降,同盟軍決定燒毀所有防禦工事。

在19世紀凱撒斯韋特主要被注意到的是以牧師女助手為負責人的醫院,該醫院由當地的牧師特奧多爾·弗利德納英語Theodor Fliedner創立。弗羅倫斯·南丁格爾在那裡工作多年。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這個醫院是家著名的軍事醫院。

公元1929年凱撒斯韋特被劃入杜塞爾多夫。

交通

乘坐都會鐵路線U79可直接到達杜塞爾多夫和杜伊斯堡的中央火車站。還可以乘坐萊茵河渡船到對岸的梅爾布施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