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衛宏(?—?),字敬仲。自幼好學,年輕時與河南鄭興都學習古學,後又隨九江謝曼卿學《毛詩》,因而為《毛詩》做了訓詁。有一說為衛曾作《毛詩序》。後跟隨大司空杜林受《古文尚書》而作《訓旨》。此時濟南徐巡拜衛宏為師,後跟隨杜林學習,而徐巡也以儒學著名,從此儒學大興。[1]漢光武帝時任議郎,官至給事中。餘事失考。

重要著述

《毛詩序》有大、小之分。

詩大序

《詩大序》比較全面地論述了詩歌的性質、內容、表現方法和社會作用等。其中許多觀點,對中國文化詩歌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它吸收了先秦時代「詩言志」的理論,指出「詩者,志之所之也」,並進而指出「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而足之蹈之也」,既闡明了詩歌的抒情特點及其與音樂舞蹈的相互關系,又指出了思想內容對形式的決定作用。

《詩大序》說明了詩歌與時代政治的密切關系。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作品,「治也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政治情況往往在詩歌的內容中反映出來。這對後來劉勰「時運交移,質文代變」,「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文心雕龍·時序》)理論的形式,有著重要影響。

《詩大序》總結了我國古代詩歌的體制和表現手法,提出了「六義」說,這對古代詩歌的分類,特別是對理解古代詩歌的藝術方法,提供了線索,而且對後世詩歌的藝術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其中的比、興二法,實質上是形象思維的方法,經後世一些優秀詩人,如陳子昂、李白、白居易等的實踐和發展,成為詩歌創作和批評的一條重要原則。

《詩大序》強調詩歌必須為統治階級的政治服務。它在說到詩歌的言情特點時,提倡「發乎情,止乎禮義」;談到詩歌的政治作用時,又強調「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忠孝,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它的這種思想還集中突出地表現關於詩歌的社會作用的論述方面:「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這一理論在政治上表達了統治階級對詩歌的要求,在思想上則是孔子「思無邪」,興、觀、群、怨,事父事君說的進一步發展。唐代韓愈「文以載道」,白居易「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等理論主張,與此一脈相承。後世不少人以此作為詩歌創作和批評的原則,由此可見他對詩歌的創作有著長遠影響。

結論

它是先秦到漢這一歷史時期我國詩歌理論的總結。《毛詩序》有大、小之分。《詩大序》比較全面地論述了詩歌的性質、內容、表現方法和社會作用等。其中許多觀點,對詩歌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學術傳承

衛宏師承九江人謝曼卿,善《毛詩》,又為之《訓》。《後漢書》記載:東海衛敬仲,受學於曼卿。 謝曼卿,據《文獻通考》(馬端臨著):「後漢有九江謝曼卿,善《毛詩》,又為之訓。東海衛敬仲,受學於曼卿。先儒相承,謂之《毛詩》。《序》,子夏所創,毛公及敬仲又加潤色。」《後漢·儒林傳》:「衛宏從謝曼卿受學,作《毛詩序》,善得《風》、《雅》之旨,至今傳於世。」 《歷代詩經著述考》(先秦-元代)(劉毓慶著)載:「《毛詩訓》,謝曼卿撰,佚。」

毛詩序作者的爭議

毛詩序的作者至今仍眾說紛紜

《四庫全書總目》說法

《詩序》之說,紛如聚訟。以為《大序》子夏作,《小序》子夏、毛公合作者,鄭玄《詩譜》也;以為子夏所序《詩》,即今《毛詩》者,王肅《家語注》也;以為衞宏受學謝曼卿作《詩序》者,《後漢書.儒林傳》也;以為子夏所創,毛公及衞宏又加潤益者,《隋書.經籍志》也;以為子夏不序詩者,韓愈也;以為子夏惟裁初句,以下出於毛公者,成伯璵也。

宋.蘇轍《詩集傳》說法

其言時有反復繁重,類非一人之詞者,凡此皆毛氏之學而衞宏之所集錄也。

說法三

轍取小序首句為毛公之學。不為無見。史傳言詩序者以後漢書為近古。而儒林傳稱謝曼卿善毛詩。乃為其訓。 衞宏 從曼卿受學。因作毛詩序。轍以為 衞宏所集錄。亦不為無徵。唐成伯璵作毛詩指說。雖亦以小序為出子夏。

延伸閱讀

[]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後漢書·卷79下》,出自范曄後漢書

參考書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