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英語:Hong Kong Chief Executive-in-Council)是簡稱香港行政長官會同行會香港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行政長官及行政會議成員香港政府史上最高的行政機關(包括立法會議員以及政府官員)等相關建議方案,相當於內閣。根據部分香港法例,如要根據法例訂立附屬法例英語By-law及作出重要行政決策,必須經過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作出決定。

歷史

1841年,香港英治時期總督會同行政局[1](英語:Governor-in-Council)地位相當於英國的「國王(或女王)會同樞密院」(King-in-CouncilQueen-in-Council)(Council指樞密院)。遵循英制,在擁有行政會議建制的英國殖民地(以及現已獨立的英聯邦王國內),當地法律大多會規定某些行政權力(包括某些附屬立法權)由「總督會同行政會議(或行政局)」行使。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雖然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中國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任命,但其憲政地位不是中國在香港的代表(代表為香港中聯辦主任),因此憲政地位與過去作為英國君主代表之總督有所不同,惟行政長官大致上承繼了香港總督的權力,因此香港法律中之「總督會同行政局」概念由「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替代。

爭議

梁振英認為,「會同」兩字在香港政治制度下是錯誤翻譯,因為即使大部份行政局成員反對,最終決定權仍然在香港總督手上。[2]梁振英認為,正確翻譯應該為「在行政局內」。這異於英國和其他西敏制地方:在此等地方,某人「會同」會議行使之權力是必須得到會議同意方可行使,例如英國國王如果沒有得到英國樞密院認可,是無權獨立行使法律規定須由「國王會同樞密院」行使之權力;同樣地,澳大利亞總督如果沒有得到聯邦行政會議認可,也是無權獨立行使法律規定須由「總督會同行政會議」行使之權力。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出香港免費電視及香港收費電視節目服務牌照[3]、批准某學校升格為大學[4]及實施緊急法等決定,均各引發不同爭議。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