蛩蠊,是蛩蠊科(Grylloblattidae)的無翅昆蟲。它們生活在高山上的寒冷地區,並不能在20℃以上的環境中生存。其外觀令發現的科學家感到疑惑。第一個被命名的物種北美蛩蠊 ( Grylloblatta campodeiformis ) ,其學名意即「像雙尾蟲蟋蟀蟑螂」。它們大多是夜間活動的,並以碎屑為食物。它們有長的觸角及尾鬚,但沒有翅膀。其最近親是螳䗛目[2]

Quick Facts 科學分類, 屬 ...
蛩蠊
化石時期:三疊紀至現今
[1]
Thumb
北美蛩蠊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昆蟲綱 Insecta
目: 蛩蠊目 Grylloblattodea
科: 蛩蠊科 Grylloblattidae
E. M. Walker, 1914

見正文

異名

Grylloplattidae

Close

蛩蠊目下只有一個蛩蠊亞目和一個蛩蠊科,共有5個及30個物種[3]

下屬分類

本科包括以下屬:[4]

  • 東蛩蠊屬 Galloisiana Caudell, 1924
  • 蛩蠊屬 Grylloblatta Walker, 1914
  • 西蛩蠊屬 Grylloblattella Storozhenko, 1988
  • 蛄蛩蠊屬 Grylloblattina Bei-Bienko, 1951
  • 南宮蛩蠊屬 Namkungia Storozhenko & Park, 2002
  • Permadax Aristov, 2004

生活史

成蟲的交尾時間可持續4小時,交尾後雌蟲要等待數月才會產卵,並將卵產在腐木、苔癬、石縫或土壤中。若蟲期長達5年以上,期間須蛻皮9次[5]

分布

蛩蠊科成員分布於北美洲東亞東北亞的寒冷地區,如亞高山帶的落葉林、山區及溶洞[5]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