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藤原仲麻呂之亂 (日語:/藤原仲麻呂の乱/ふじわらのなかまろのらん)是日本奈良時代 (764年)藤原仲麻呂發動的一場叛亂,也被稱為「惠美押勝之亂」(日語:/恵美押勝の乱/えみのおしかつのらん) 。動亂原因是藤原仲麻呂與孝謙上皇、道鏡的政爭,藤原仲麻呂試圖以武力奪取政權但最終失敗。
藤原仲麻呂由於得到姑姑光明皇后的信任逐漸掌權,被任命為大納言、紫微中台、中衛大將,孝謙天皇即位後,光明皇后成為皇太后,繼續掌握權威。天平勝寶年間仲麻呂將兒子藤原真從的遺孀粟田諸姊嫁予大炊王,並將大炊王擁立為皇太子,即日後的淳仁天皇。 758年8月,淳仁天皇即位,仲麻呂被任命為右大臣,並賜名惠美押勝,760年1月更進一步晉升為太政大臣,是養老律令施行後的第一位太政大臣。
之後押勝提拔自己的子女和親戚,並讓他們擔任要職,以增強自己的權力,但隨着760年六月光明皇太后的去世,他的權力開始衰落。兩年後擔任押勝和孝謙之間調解人的押勝之妻藤原袁比良去世,對押勝又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大約在同一時間,退位的孝謙上皇開始親近道鏡,押勝試圖通過淳仁天皇勸諫孝謙上皇遠離道鏡,但這引起了孝謙的憤怒。 762年6月,孝謙出家為尼,並表示:「天皇應該執行慣例儀式和其他小事。國家大事與賞罰由我來處理。」奪取了淳仁天皇的權力。孝謙對道鏡的信任逐漸加深,相對地她開始打壓淳仁和押勝, 763年9月,孝謙進一步任命道鏡為僧官--少僧都。
764年6月,押勝的女婿,掌管授刀衛的藤原御楯突然去世,導致押勝掌握的軍事力量大受打擊,孝謙上皇一方重新掌握了授刀衛,成為之後動亂中上皇軍的主力。
由於態勢不利押勝愈發焦躁,因此試圖以武力對抗孝謙上皇與道鏡,764年9月押勝被任命為新設的「都督四畿內三關近江丹波播磨等國兵事使」。規定要從各國召集20名士兵到平城京進行訓練,押勝決定趁此機會動員600名士兵,他指示大外記高丘比良麻呂召集軍隊,打算在京城集結兵力,以武力接管政權。同時押勝還與船親王、池田親王合作。
不過也有一說,押勝的目的很可能是為了「自衛」,他本來無意謀劃叛亂或奪權,只是下令小幅增加士兵數量以「自衛」[1]。但在收到押勝指令的高丘比良麻呂擔心後果,將押勝的計劃告知了孝謙,另外和氣王以及受押勝信賴的陰陽師大津大浦也向孝謙密告押勝的計劃。
9月11日獲得多起密告的孝謙命少納言山村王前往淳仁天皇所在地收回天皇發布命令需要的御璽和驛鈴 (一說淳仁天皇當時被幽禁),得知此事的押勝派兒子藤原訓儒麻呂襲擊山村王,卻被孝謙派遣的授刀少尉坂上苅田麻呂射殺,緊接着押勝手下重臣矢田部老也被授刀舍人紀船守殺死。隨後孝謙宣布剝奪押勝一族的官位、氏姓、財產,並封閉近畿附近的三關--鈴鹿關、愛發關和不破關。當晚押勝一族從平城京逃出前往宇治,並計劃前往押勝擔任國司的近江國國衙所在地大津,動員東山道、北陸道兵士。另一方面孝謙則派遣高齡70歲、曾任遣唐使的吉備真備誅伐押勝,預測到押勝行動的吉備派人燒毀勢多橋 (瀨田唐橋),阻斷東山道。
東山道被阻斷後,押勝決定轉往兒子藤原辛加知所在的越前國,押勝沿琵琶湖西岸北上,同時因淳仁天皇被孝謙控制,而擁立中納言冰上鹽燒 (鹽燒王)為「今帝」,以太政官印號令諸國。
孝謙承諾對殺死押勝的人給予豐厚的獎勵,通知北陸道不要相信帶有太政官印的文件,並派人殺死越前守藤原辛加知。同時授刀舍人物部廣成在愛發關擊退押勝的軍隊,還不知道辛加知已經被殺的押勝決定渡過琵琶湖,但是因為逆風失敗,隨後押勝再次攻打愛發關也失敗,押勝被迫南下三尾 (現滋賀縣高島市)堅守該城。
9月18日備前守藤原藏下麻呂增援孝謙軍,並最終擊敗押勝,押勝及其全家被滿門抄斬 (除了自幼習佛的六子藤原刷雄),冰上鹽燒也在亂戰中被殺。
亂後押勝一方的勢力被一掃而空,淳仁天皇被廢位並流放於淡路國,押勝一方的皇族被臣籍降下並流放。獲勝的孝謙再次登基成為稱德天皇,並開始稱德天皇與道鏡掌權的時代。稱德為了悼念犧牲者、鎮護國家製作了百萬塔陀羅尼。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