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蕷(學名:Dioscorea polystachya)又稱為「蒣」,是薯蕷科薯蕷屬的一種植物[1]。薯蕷的塊莖稱為山藥,冬季採挖。原產地位於中國豫西北的焦作地區附近,古稱懷慶府,因而也得名懷山藥。
此條目缺少有關與Dioscorea oppositifolia錯認(由於opposita);各地食用方式(包括日本生食);食用「山藥豆」(珠芽)的資訊。 |
薯蕷 | |
---|---|
科學分類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單子葉植物 Monocots |
目: | 薯蕷目 Dioscoreales |
科: | 薯蕷科 Dioscoreaceae |
屬: | 薯蕷屬 Dioscorea |
種: | 薯蕷 D. polystachya
|
二名法 | |
Dioscorea polystachya Turcz., 1837
| |
異名[1] | |
|
名稱
山藥一名首見於《山海經·北山經》藷藇,又名署預(《山海經》)、薯蕷、山芋(《本經》)、懷山藥(《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山藷(《名醫別錄》)、薯藥(《清異錄》)、淮山藥(《飲片新參》)、淮山、懷山、野山豆(江蘇睢寧)、野腳板薯(湖南南嶽)、白薯、長山藥[註 1]、面山藥(甘肅徽縣)或者長芋[2][3]、家山藥[4]、田薯、佛掌薯、戟葉田薯[5]。
形態
多年生草質纏繞藤本。葉片形狀多變,葉腋間常生1-3個珠芽(氣生塊莖)。地下具圓柱形肉質塊莖,垂直生長,表皮粗糙,黃褐色,密生細鬚根。夏季開乳白色花,花單生,少有結實,都實行塊莖繁殖。三棱狀扁圓形的蒴果(成熟後裂開)。
山藥通常深埋於地下,與淺埋的馬鈴薯不同,不能直接拔起採收。需在田畦深挖溝後,細心挖掘長塊莖。地上部葉腋間則可收穫腋芽,即零餘子(山藥豆)。
分布
原產於中國大陸,分布於河南、福建、山東、河北、浙江、湖南、湖北、江西、河北、安徽、江蘇、雲南、廣西、貴州等地。17世紀前已傳至朝鮮、日本。台灣近年來開始經濟性種植。生長於海拔350米至1,100米的地區,多生在山坡、山谷林下、路旁的灌叢中、溪邊及雜草中。
藥用
長在地下的塊莖曬乾後可當中醫藥材,稱為淮山。中醫認為它具有補脾益腎、養肺、止瀉、斂汗之功效。味甘而性平,入脾、肺、腎三經。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提及山藥能「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瀉、化痰涎、潤皮毛」[2]。山藥也是四神湯的材料之一。
燥熱體質及容易脹氣者,建議少吃,如身體虛弱或患有急性炎症、便秘等,建議不宜食用[2]。
現代科學分析,山藥的最大特點是含有大量的黏蛋白。黏蛋白是一種多糖蛋白質的混合物,對人體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防止脂肪沈積在心血管上,保持血管彈性,阻止動脈粥樣硬化過早發生;可減少皮下脂肪堆積;能防止結締組織的萎縮,預防類風濕關節炎、硬皮病等膠原病的發生。
參見
參考文獻
- 黃鶴群. 保健食品與天然藥草諮詢手冊. 合記圖書出版社
- 昆明植物研究所. 薯蓣. 《中國高等植物數據庫全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陳彥甫. 《20大排毒蔬果非吃不可》. 康鑑出版社. 2014-03-19. ISBN 5443023438 (中文(臺灣)).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