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區
中国山东省烟台市辖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山东省烟台市辖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蓬萊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煙台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渤海和黃海的交界之處。蓬萊區城區西北方為蓬萊港[2]。「八仙過海」的神話傳說,便發生在這裡,相傳呂洞賓、鐵拐李、張果老、漢鍾離、曹國舅、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八位神仙,在蓬萊閣醉酒後,展示各自的寶器,凌波踏浪、渡海而去,「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傳說由此流傳。更以登州海市聞名,與雷州布鼓、河源地丘神債、廣德埋葬並稱「中國天下四異」[3],又與雷州換鼓、廣德埋藏、錢塘江潮等並稱「中國天下四絕」[4]。
2020年6月22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網宣布,撤銷蓬萊市、長島縣,設立煙臺市蓬萊區。[5]區政府駐經濟開發區金創路169號。
蓬萊縣所在地區,古為青州之域。春秋時為齊國所有。秦朝時屬齊郡。漢屬東萊郡黃縣,漢武帝曾築城望海中蓬萊山。劉宋時屬東萊郡,北魏屬東牟郡,隋朝屬東萊郡。唐朝貞觀八年(634)置蓬萊鎮,屬黃縣。神龍三年(707年)在蓬萊鎮址設蓬萊縣,築縣城,為登州東萊郡治所。北宋、金朝時,蓬萊縣均屬登州(北宋隸京東東路,金朝隸山東東路)。元朝時,屬山東東西道宣慰司般陽府,直屬中書省。
明朝洪武元年廢蓬萊縣,省入登州,屬於萊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升登州為登州府,復置蓬萊縣為附廓縣。城周九里,洪武年間指揮使謝觀、戚賓,永樂年間指揮王宏相繼增築。萬曆年間日本侵犯朝鮮,增築敵台二十八座。崇禎年間,知府桂輅、戴憲明兩次增高城牆。牆高三丈五尺,磚石包砌。東門為春生門,南門為朝天門,西門為迎恩門,北門為鎮海門。有門樓、角樓七座,窩鋪五十六座,上下水門各三座,小水門一座。護城河闊二丈,深一丈。大城以北有水城,原名「備倭城」,洪武九年修建,周長三里許,城牆高三丈五尺,厚一丈一尺。城門一座,稱「振揚樓」。窩鋪二十六座,敵台四座。北為水閘,引海入城,稱「小海」,為泊船所。
清朝蓬萊縣仍屬登州府。民國元年廢府存縣,撤銷登州府,蓬萊縣由山東省直轄。1914年省下設道,蓬萊仙隸屬於膠東道,1925年隸東海道。1933年撤銷道制,蓬萊縣由山東省直轄。1934年隸屬於山東省魯東區,1939年屬偽山東省魯東道/登州道。
1938年蓬萊縣建立抗日民主政府,歸膠東行署北海區管理。1950年膠東行署及下屬各區撤銷,蓬萊縣改屬萊陽專區。1958年萊陽專區改為煙臺專區,仍轄蓬萊縣,並將黃縣、長島縣併入蓬萊縣(1962年黃縣析出,1963年長島縣析出)。1983年煙臺專區改設煙臺市,蓬萊縣隸屬煙臺市管轄。1991年11月30日撤銷蓬萊縣,設立蓬萊市(縣級),由山東省直轄,委託煙臺市代管。2020年6月5日撤銷蓬萊市、長島縣,設立煙臺市蓬萊區。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蓬萊區常住人口434575人。
登州街道、紫荊山街道、新港街道、蓬萊閣街道、南王街道、南長山街道、劉家溝鎮、潮水鎮、大柳行鎮、小門家鎮、大辛店鎮、村里集鎮、北溝鎮、砣磯鎮、北長山鄉、黑山鄉、大欽島鄉、小欽島鄉、南隍城鄉和北隍城鄉。
傳說渤海中有三座神山:蓬萊、瀛洲、方丈,為神仙居住的地方,自古便是秦始皇、漢武帝求仙訪藥之處,其上物色皆白,黃金白銀為宮闕,珠軒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吃了能長生不老。《山海經·海內北經》中就有「蓬萊山在海中」之句;《列子·湯問》亦有「渤海之東有五山焉,一曰岱興,二曰員嬌,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的記載。
傳說這裡是徐福求仙的地方。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