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英国小说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薩拉·沃特斯(英語:Sarah Waters,1966年7月21日—),英國小說家,以創作維多利亞時代為背景的小說而出名,如《輕舔絲絨》與《荊棘之城》。
薩拉·沃特斯1966年生於威爾士彭布羅克郡的內蘭市,成長在一個包括父親羅恩(Ron)、母親瑪麗(Mary)和一個姐妹的家庭中,她的母親是家庭主婦,父親是煉油工程師。[1]她形容她的家庭是「頗為田園式的,非常安全且重視教養」;而父親則是「一個有驚人創造力的人」,他鼓勵女兒去創造和發展。[2]
沃特斯說:「當我回首自己兒時的圖景,我看到那時的我用橡皮泥或制型紙或組合玩具搭建某樣東西,也曾很喜歡寫詩寫故事。」她把從前寫的詩和故事形容成「可怕的哥特式大雜燴」,而當時她還沒有打算好要把寫作當成事業呢。[2]
“ | 實際上我不知道我是否深思熟慮過,我知道的是,很長時間以來我跟很多孩子一樣,都自認想成為考古學家。我也知道自己能夠考上大學,儘管我們家還沒有出過一個大學生。我在學校里的表現一直很好,也非常喜歡學習,記得母親曾對我說,有一天我或許能上大學、寫論文,她還對我解釋論文是什麼。這種前景似乎令人興奮,那時的我明顯有一點像書呆子。[2] | ” |
沃特斯小時候完全是一個假小子,但是在成長為青少年後她逐漸地女性化起來。她以前一直會被男孩子吸引,進入大學後才初嘗與女性相愛的滋味。[1]
沃特斯從米爾福德黑文文法學校(Milford Haven Grammar School)畢業後進入大學深造,並獲得了英國文學學位。她擁有肯特大學的本科學位,蘭開斯特大學的碩士學位,以及倫敦瑪麗王后大學的博士學位。她的博士論文Wolfskins and togas : lesbian and gay historical fictions, 1870 to the present可以通過英國國家圖書館的ETHOS服務免費下載,[3]以作為後人作品的靈感來源和素材。作為研究的一部分,她閱讀了19世紀的色情文學,並由此偶得了第一部作品的名字——《輕舔絲絨》。[4]
目前,薩拉是全職小說作家,和戀人、兩隻貓[5]生活在倫敦西南部的金寧頓(Kennington)一棟維多利亞風格的公寓頂層,[1][4]屋頂高高的,曾是傭人房。[5]
沃特斯在寫小說之前是一個以在讀博士身份和教學來謀生的學者,[6]撰寫論文的過程中她產生了寫小說的念頭,完成博士論文後她就開始創作第一部小說。。[2]她的作品非常注重前期研究,這點很令她喜歡。[7]沃特斯是北倫敦作家圈的成員,這個組織的成員還包括查爾斯·帕利澤(Charles Palliser)和尼爾·布萊克摩爾(Neil Blackmore)等。[8]
除了新作《小小陌生人》外,她的所有作品都包含了女同性戀主題,也並不介意被貼上女同性戀作家的標籤。她說:「我在創作時安插了清晰的同志內容,它就位於書的心臟位置。」因為她自身性取向的緣故,她把這稱做「附帶的」內容:「那就是它在我生活中的樣子,事實上,也是大多數同性戀者眼中的樣子,不是麼?它早已融入了你的生活。」[7]
她的處女作是講述維多利亞時代的流浪漢小說《輕舔絲絨》,由Virago出版於1998年。這部小說歷時18個月,[9]書名取自維多利亞時代形容口交的俚語。[4]沃特斯形容它「非常歡樂⋯⋯近似於遊戲人間」。[9]
這本書獲得了1999年「貝蒂特拉斯克文學獎」,並獲得「《星期日郵報》/約翰盧威連萊斯獎」提名。[4]
小說在2002年被BBC2台翻拍成了三集同名電視劇(中譯《南茜的情史》),並被翻譯成至少24種文字版本,包括中文、拉脫維亞語、匈牙利語、韓語和斯洛文尼亞語。[10]
沃特斯的第二本書《半身》出版於完成第一部作品的一年後,1999年。小說背景同樣設定在維多利亞時代,主要有關這一時期的通靈術。完成她的處女作後,沃特斯一直在做有關通靈術的學術論文。在《半身》中,她融合了自己對於通靈術、監獄和維多利亞時代的興趣,講述了一位上層中產階級女性和一位被囚禁的靈媒之間的故事。
這部小說不像其後幾部那麼輕鬆,沃特斯感覺創作過程中少了一些樂趣,[9]她說:「那個世界非常陰鬱,你又不得不每天置身其中。」[11]
《半身》獲得了「石牆圖書獎」)和「毛姆文學獎」。安德魯·戴維斯(Andrew Davies)撰寫了此書的電影劇本,由此,《靈契》(Affinity)2008年6月19日在卡斯特羅戲院(Castro Theater)作為舊金山國際同性戀電影節(Frameline the San Francisco LGBT Film Festival)的開幕影片上映。
《荊棘之城》出版於2002年,並獲得「布克獎」和「柑橘獎」提名。
該書在2005年被BBC1台拍攝成電視劇《指匠情挑》(Fingersmith),由莎莉·霍金斯(Sally Hawkins)、伊蓮·卡西迪(Elaine Cassidy)和艾美達·斯丹頓(Imelda Staunton)主演。沃特斯很喜歡電視版,稱它為「一部質量非常之高的戲」,並表示它「非常忠於原著,有時更達到了驚人的程度,這很令人興奮。」[7]
沃特斯花了四年時間才完成這本書,[2]它和前三本書的時代背景不同,寫作方式也有所差別。儘管她的論文和前幾本書都聚焦於19世紀,沃特斯說:「一些20世紀40年代的聲音在呼喚着我」。[2]這本書的情節發展相對於前作也不那麼緊湊。她說:
“ | 寫作過程中我多多少少糾結着很多問題——這是一個很費時間也很讓人氣餒的經歷,我不斷嘗試各種不同的寫作手法。最後,那些廢紙壘起來有大約3英尺高。弄清楚各個部分的安排後,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但是很長時間裡它給人的感覺就像一場摔跤比賽。[2] | ” |
小說講述了1940年代倫敦城裡一男三女的故事,沃特斯描述它為「基本上是一部有關失望、失去、與背叛的小說」,同樣也「切實觸及到人同真理的關係。」[7]
2005年,沃特斯在一場慈善拍賣中收穫了1000英鎊的最高拍價,這件拍品是贏家的姓名在《守夜》中客串的一個機會。許多有名的英國作家參加了這次拍賣會。她的買家是作家瑪蒂娜·科爾(Martina Cole),最後出現在了她的小說中。[12]
《小小陌生人》的背景同樣是在20世紀40年代,也同樣有別於沃特斯的前幾部作品,首次沒有採用任何女同性戀的角色。沃特斯的寫作初衷是描述英國二戰後由社會主義思潮帶來的經濟變革,評論家們也注意到了它與伊夫林·沃(Evelyn Waugh)之間的聯繫。[13]在寫作的過程中,它逐漸變成了一部愛倫·坡(Edgar Allan Poe)式的鬼故事,講述了一個擁有無法繼續負擔其開銷的大莊園的家庭和他們的家庭醫生間的關係,而家庭醫生的母親曾擔任莊園的傭人。沃特斯的祖父母就曾是一間鄉間別墅的傭人。[14]
薩拉·沃特斯在《南茜的情史》和《指匠情挑》中分別客串過觀眾和女傭。[15]
薩拉·沃特斯在2003年2月曾被Granta雜誌選為「20位當代最好的英語作家」(Best of Young British Writers)之一,同年,獲「南岸地區戲劇表演獎的文學獎項」(South Bank Show Award for Literature)。2003年獲「年度英語作家獎」(Author of the Year)。[4]2006年和2009年她都獲得了「石牆圖書獎」(Stonewall Awards)的「年度作家」(Writer of the Year)稱號。2009年被選為「英國皇家文學學會」(Royal Society of Literature)會員。[16]
她的每部小說都曾獲獎。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