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菊科莴苣属植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萵筍(學名:Lactuca sativa var augustana),又稱莖用萵苣、千金菜、香馬筍,台灣稱為嫩莖萵苣,台語稱為萵菜心(A菜心),英語中稱之為celtuce(芹菜和萵苣的組合詞)、stem lettuce、或Chinese lettuce。萵筍是菊科萵苣屬的一個栽培品種,其嫩葉和肥大的莖均富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作蔬菜食用。萵筍在中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在歐美地區較為少見。
Celtuce | |
---|---|
種 | Lactuca sativa var. augustana |
栽培品種 | 'Celtuce' |
起源 | Mediterranean region |
每100 g(3.5 oz)食物營養值 | |
---|---|
75 kJ(18 kcal) | |
3.65 g | |
膳食纖維 | 1.7 g |
0.3 g | |
0.85 g | |
維生素 | |
維生素A equiv. | (22%) 175 μg |
硫胺(維生素B1) | (5%) 0.055 mg |
核黃素(維生素B2) | (6%) 0.07 mg |
菸鹼酸(維生素B3) | (4%) 0.55 mg |
(4%) 0.183 mg | |
吡哆醇(維生素B6) | (4%) 0.05 mg |
葉酸(維生素B9) | (12%) 46 μg |
維生素C | (23%) 19.5 mg |
膳食礦物質 | |
鈣 | (4%) 39 mg |
鐵 | (4%) 0.55 mg |
鎂 | (8%) 28 mg |
錳 | (33%) 0.688 mg |
磷 | (6%) 39 mg |
鉀 | (7%) 330 mg |
鈉 | (1%) 11 mg |
鋅 | (3%) 0.27 mg |
[1] 參照美國標準的相對百分比 成人每日的參考膳食攝入量(DRI) 來源:(英文)美國農業部營養資料庫 |
萵筍通長30-40公分,直徑3-4公分,莖質脆,水分多[2]。莖的肉色有淺綠、翠綠和黃綠色,有時會有紫色或紅色斑塊。萵筍可根據葉片形狀分為尖葉和圓葉兩個類型。占萵筍產量中大部分的是在秋季播種,春季收穫的春萵筍,但也有秋萵筍和夏萵筍。各地的主要品種有四川掛絲紅、白皮香早種,尖葉子和北京鯽瓜筍等[3]。
萵筍的短縮莖隨植株旺盛生長而逐漸伸長,莖和葉的生長速度達到最高峰後同時下降。北方栽培的越冬萵筍短縮莖開始肥大後,就進入長達一百多天的越冬期和泛青期,返青期過後莖的生長率顯著提高,莖端逐漸分化成花芽,繼續伸長,所以萵筍的主要食用部分包含了莖和花莖兩部分,且其早熟品種花莖所占比例大,晚熟品種花莖所占比例小[3]。
萵筍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其中以鐵的含量較豐富,萵筍中的鐵在有機酸和酶的作用下,易為人體吸收,故食用新鮮萵筍,對治療各種貧血非常有利。萵筍還含有一種酶,能消除強致癌物質一一亞硝胺,有一定抗癌作用。萵筍中的尼克酸,可刺激胰島素分泌,促進糖的代謝,對糖尿病的老患者非常有益[4]。
嫩葉可以蘸醬或清炒,萵筍莖可以切片或切絲後清炒或加入其他配料炒熟,也可以汆燙後涼拌或做湯。萵筍還可以製成各種加工品,比如江蘇邳縣的薹乾菜是萵筍的干製品;陝西省潼關的醬筍是萵筍醃漬而成。
萵筍在中國的食用歷史悠久,唐代時由地中海沿岸傳入葉用萵苣,到了元代就已經栽培出莖用萵苣,並詳列了栽培與加工的方法,萵筍又被西方稱為「中國萵苣」。[5][6]1894年的《美國園藝》上就有介紹萵筍的莖可供食用,和蘆筍味道相仿的文章[7]。1940年代前後,Atlee Burpee種子公司再次將藏區附近的萵筍種子引入美國[8],當時又稱為「Asparagus Lettuce」,如今萵筍已逐漸進入歐美國家的家庭食譜。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