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城(英語:Lae)是巴布亞新幾內亞的第二大城市,莫雷貝省首府,人口約120,000。萊城位於新幾內亞島東部休恩灣北岸近馬卡姆河河口處,是巴布亞新幾內亞的主要貨物港口和工業城市,市內有巴布亞新幾內亞理工大學。
歷史
城市的歷史分為四個時期:特派團階段(1886年至1920年),黃金階段(1926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木材和農業階段(直到1965年)和工業的繁榮(從1965年的高原公路通車)。[1]
1884年和1918年德國新幾內亞公司在此建立了貿易站。 主要港口阿道夫港(Adolfhaven)位於135公里萊城東南。
1886年7月12日,一個德國傳教士Johann Flierl,航行到Finschhafen的Simbang後不久抵達萊城。[2]當時兩組的德國人居住的Kaiser-Wilhelmsland。最大的群體是企業家,種植園主,德國新幾內亞公司,以及政府在沿海種植園的官員。[3]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東部新幾內亞在英國的控制之下(澳大利亞)和許多日耳曼名字是由英文或土著所取代。阿道夫避風港當時被稱為莫羅貝港。[4]
當時澳大利亞官員駐紮在該地區內的不同位置,並在1921年的軍事管理過渡到政府,塞西爾名為約翰·萊維恩一個淘金被任命為莫羅貝的民政事務專員(KIAP)。 [5]
1923年1月1日萊維恩收購採礦權,不久後形成了幾內亞黃金集團。[6] 幾內亞黃金集團1927年11月成立幾內亞航空公司。[7] 1927年萊維恩安排在萊城建設了簡易機場,協助各地的金礦生產。[8]
1937年7月,萊城發生了舉世矚目的消息,美國飛行員埃爾哈特最後一次在機場露面準備飛回美國。卻始終沒有再看到她。
1971年澳大利亞殖民政府在萊城構成地方政府並於1972年宣告成立一個城市。[11]
戰後萊城的發展直接關係到高地的發展。咖啡和茶,正在發展壯大。後政府考慮對道路通行和高地公路的修建。礦產熱潮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 1991年,萊城和莫爾茲比港舉行了南太平洋運動會。 1997年萊城市城市管理局成為萊城城市地方級政府委員會。[11]
2011年9月24日,一年一度巴布亞新幾內亞全國橄欖球同盟隊對陣澳大利亞的比賽在體育場舉行,這是莫爾茲比港以外的第一次發生的擠得水泄不通的比賽。[12]
氣候
萊城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溫 °C(°F) | 31 (88) |
31 (88) |
31 (87) |
30 (86) |
29 (85) |
28 (83) |
28 (82) |
28 (82) |
29 (84) |
29 (85) |
31 (87) |
31 (87) |
30 (85) |
平均低溫 °C(°F) | 24 (75) |
24 (75) |
24 (75) |
23 (74) |
23 (73) |
22 (72) |
22 (72) |
22 (72) |
22 (72) |
23 (73) |
23 (74) |
23 (74) |
23 (73)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290 (11.4) |
230 (9.2) |
320 (12.7) |
400 (15.8) |
420 (16.4) |
430 (16.8) |
530 (20.7) |
520 (20.6) |
440 (17.3) |
400 (15.8) |
330 (12.8) |
330 (13) |
4,640 (182.5) |
數據來源:Weatherbase [13] |
圖集
-
萊城老機場的航站樓
-
聖瑪麗天主教堂
-
戰爭勝利紀念碑
-
舊澳大利亞回國服務聯盟的建築
友好城市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