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光淬滅(英語:Quenching)是指熒光物質的熒光強度降低的任何過程。許多過程都會導致淬滅現象,例如激發態反應、能量轉移、配合物的形成和碰撞淬滅。氧分子、碘離子和丙烯酰胺都是常見的化學淬滅劑[1],氯離子是常見的奎寧淬滅劑[2][3][4]。
淬滅被用於製造光極傳感器,例如氧對某些釕配合物的淬滅效應可以用於測量溶液中的氧飽和度;淬滅是熒光共振能量轉移(FRET)分析技術的基礎[5][6][7];特定標靶分子結合時的淬滅與去淬滅效應可用作光學造影劑 [8][9];許多染料有自淬滅現象,導致熒光顯微鏡的蛋白質-染料偶聯物的亮度降低[10];或是用作檢測蛋白酶解傳感器[11]。
淬滅機理
熒光淬滅可以用多種機制解釋,其中的FRET是動態淬滅機制,供體與受體通過非輻射的方式轉移能量。因為能量轉移的過程基於二者的躍遷偶極間的經典偶極-偶極相互作用,因此極其依賴於供體-受體間的距離R,以E∝1/R6的效率下降[12],通常FRET過程在100 Å的距離內發生。FRET的過程還取決於供體-受體的重疊(如圖)以及躍遷偶極矩的相對取向。
德克斯特電子轉移(或稱為德克斯特電子交換、碰撞能量轉移等)是另一種動態淬滅機制[13],同樣此過程依賴於供體和受體間的距離,能量轉移速率由下式所示,此過程通常在10 Å的距離內發生[14],式中是供體與受體間的距離,與是不易由實驗得到的常量,是重疊光譜的積分[15]。
激發態配合物的形成過程是第三種動態淬滅過程。
剩餘的能量轉移機理是靜態淬滅,靜態淬滅發生在基態的熒光分子與淬滅劑通過結合形成配合物時,即激發發生之前。靜態淬滅形成的配合物會失去熒光性。
激發態的熒光基團與淬滅劑原子或分子碰撞時,以無輻射躍遷的方式回到基態,此種淬滅過程稱為碰撞淬滅。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