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此廟原為1899年由草屯米粉寮(今御史里)的林紅毛所創建的萬應堂,位在御史里的成功路與中正路交叉路口[1]。政府開放寺廟登記時,因無法登記為寺廟,就由御史里長以林太師之名登記[a]為「林太師廟」,但當時廟方不知道林太師本名,而稱為「林孔龍」,後由一名警官指正,才知是雲霄縣的林偕春[3]。
1967年改建,1991年因中正路擴寬,廟身往內遷移[1]。九二一地震後,增建後殿二、三樓[4]。1949年來臺灣、住在中壢的林偕春十九世孫林進寶曾在2009年左右捐牌樓[3]。
祭祀
除供奉林太師公、太師公夫人外,也供奉萬應公與萬應婆[5]。
吳敦義家族墳墓九二一大地震時損壞,吳敦義便把雙親吳奚、吳簡葉的遺骨暫厝此廟納骨堂走廊。後廟方認為遺骨放在走廊不敬,遂移到骨骸櫃位。吳敦義夫婦得知後,即來補繳各八萬四千元的費用。[6]
每年農曆七月十四展開中元普渡活動,會在鎮內的中投公路等十四處路口進行路祭[5]。
註釋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