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港安醫院—荃灣
香港私營基督教醫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英語:Hong Kong Adventist Hospital – Tsuen Wan;簡稱「荃灣港安」[1]),前稱荃灣港安醫院,是香港新界西的一所私家醫院,位於荃灣荃景圍,成立於1964年,是新界西首間私營醫院,由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管理,是其全球170家醫院之一[2]。

歷史
1960年,基督復臨安息日會邀請米勒耳醫生(Dr. Harry Willis Miller)來到香港建立一所新醫院[3],他曾於1925年建立上海衛生療養院。率先獲得南海紗廠老闆唐炳源捐助興建一層醫院樓房所需的費用後,米勒耳醫生經醫務衛生署的協助成功向香港政府申請撥地,並獲得香港賽馬會捐出興建醫院底層的費用,而美國政府則提供款項購買醫院設備[3]。荃灣港安醫院在1964年5月正式啟用,但直到五年後,於1970年6月獲得美國政府再捐款建造醫院頂層才終告全院落成[3]。
2011年,醫院開始進行興建新醫院大樓的工程,直至2015年逐步完成,病牀數目由120張增加至470張[3]。同年5月1日,荃灣港安醫院更名為「香港港安醫院-荃灣」[1]。
服務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現時設有470張病床[3],提供標準(3 / 4人房)、標準(3人房)、標準(2人房)、二等(1人房)、優質(1人房)、尊貴(1人房)、低收費病床、15歲或以下青少年及兒童的兒科病房、深切治療部、加護病房和負壓病房。[4]。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提供全年無休的24小時急診中心服務,另亦有專科門診、普通科門診服務,並設有藥房及24小時診斷影像服務。
專科服務:
|
|
|
|
專科門診服務[5]:
|
|
|
|
醫療事故
- 2006年10月5日,外科醫生金振明一名日籍病人竹山洋子進行局部胃部切除手術,錯誤切斷病人胃部附近的膽管及通往肝臟的一條門靜脈。手術後,女病人肝功能變差,同月八日轉送瑪麗醫院,四日後因肝臟組織壞死而不治。[6]
- 2009年10月,荃灣港安醫院錯誤將適合1至3歲幼兒進食的「惠氏金裝幼兒樂」(Progress Gold)奶粉,連同禮品包,贈送給在該院出生的17名初生嬰兒家長,有兒科醫生指若初生嬰長期服用含高蛋白質的幼兒奶粉,或會影響嬰兒腎功能,衛生署已令港安徹查事件。[7]
- 2010年1月, 荃灣港安醫院駐院醫生在09年看錯女病人的驗孕報告,誤以為其時46歲的懷孕病人沒有懷孕,病人在不知情下進行X光檢查及服感冒藥,事後才得知有孕,最後被迫終止懷孕。[8]
- 2010年3月, 一名34歲病人在荃灣港安醫院接受照胃鏡檢查, 但胃鏡進入病人體內檢查途中, 卻突然去世。[9]
- 2010年9月,一名孕婦經分娩手術誕下一女後,會陰傷口一直感到痛楚[10]。其後,她從陰道中發現並拔出惡臭的手術用紗布[10]。
- 2011年10月, 一名76歲患急性心肌梗塞女病人於荃灣港安醫院進行通波仔手術,翌日死亡。該病人曾在公立醫院求診, 公院建議她進行開胸的搭橋手術, 手術後傷口較大,但病人最後決定轉到私院,以微創方式進行通波仔手術。[11]
- 2012年8月, 一名66歲患心血管病的女病人,在荃灣港安醫院接受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介入手術後數小時死亡。負責手術的醫生是荃灣港安醫院掛單醫生,但院方拒透露其資料。[12]
- 2013年9月, 一名61歲女病人因肚痛及嘔吐到荃灣港安醫院求診, 醫生安排她入院進行包括抽血、肝臟超聲波、照胃鏡等檢查。留院期間曾停服降血壓藥,死者又曾向護士表示「心口痛」。翌日,醫生檢視黎的心電圖、血壓等數據後,認為她身體無大礙,遂為她注射鎮靜劑進行胃鏡檢查,但檢查五分鐘後,護士發現她面色轉藍,心跳轉弱停頓,經搶救後不治。[13]
- 2015年1月,一名嬰兒去年十一月出生時發現並無呼吸和心跳,經搶救無效於同日不治,醫院更涉及違規、於事故後二十四小時才通報衞生署,被衞生署書面勸喻,要求院方採取一切措施確保依時按機制通報。[14]
- 2017年9月,一名43歲女病人因婦科炎症留院。一名護士因未有核對劑量,過量注射抗生素「慶大黴素」,初步檢驗結果顯示沒有任何不良影響[15][16]。院方於24小時內將事件呈報衞生署,其後發新聞稿致歉,並向衛生署提交改善計劃及檢討有關醫護人員的表現[15][16]。
- 2018年8月, 一名65歲的士司機,接載乘客到荃灣港安醫院後,打算「清感冒」,故到該院門診部求醫,主診的西醫指郭患有「好惡的菌」,知悉事主有保險後,稱他需即時入院。郭先生感猶豫,「當時只覺無胃口,個人少少攰,但仲揸到車。」但由於被勸說辦公時間入院較便宜,他也在當天下午入院。住院首晚,該名西醫已開出兩種抗生素,口服和注射各一種,同時處方特敏福、類固醇等藥物,也進行不同檢驗。翌日該名醫生稱郭先生「成肚都係菌」,再安排肝科、心臟科、呼吸科醫生共同會診,同時安排電腦掃描、磁力共振、種菌等檢查,而種菌後找不到有關細菌。根據港安醫療紀錄,該名醫生診斷郭先生患有肺炎、胰臟炎、多重器官受傷及心房顫動。郭先生要求轉到仁濟醫院,出院時得悉,4天住院費用高達109,279元。在仁濟醫院留院數天,他稱醫生指肝臟酵素接近正常,膽管沒有問題,而根據醫療報告,沒有顯示事主有多重器官受傷,更沒有患上胰臟炎,反而有肝功能混亂情況,很可能由抗生素所致。[17]
爭議
2016年,有人報案稱一名實習生企圖自殺。事後,該名實習生被護士學校校長何惠清勒令停學,其後向院方提交報告,證明自己沒有精神異常和自殺傾向,獲准復課,但須簽署聲明書承諾若再有實習評估不合格,即會被退學[24]。復課後7天,他即被院方以實習表現欠佳為由勒令退學[24]。事主不憤院方做法不公和欠透明,向院方投訴,不果,更聲稱遭職員惡言相向[24]。他最後決定向平機會投訴,卻遭不明電話Whatsapp恐嚇[24]。院方回應稱,作出退學決定是因為事主無法通過實習評估,並否認曾不禮貌對待事主[24]。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律師引述《殘疾歧視條例》,指出自殺傾向符合條例中對「殘疾」的定義,因此若院方因為懷疑事主將來可能自殺,而令其受差別對待,有機會觸犯該條例[25]。
2017年8月,工黨社區幹事趙恩來在Facebook貼出照片,指醫院「低收費病牀」所在的病房「醫療儀器欠奉,部分甚至塵封」,似已有一段時間無人使用[26]。他質疑院方未有對外宣傳相關服務,可能違反「須提供不少於20%病牀,讓市民以每日100元住院」的政府批地條款[26]。院方回應稱,相片所顯示的病房正進行維修工程,並表示有以海報、小冊子及網站宣傳低收費病牀服務[26]。
在2019年6月12日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佔領行動後,有示威者於仁濟醫院病房被拘捕。數日後,有報道披露該傷者先到荃灣港安醫院求醫,院方僅提供基本治療後拒絕接收傷者,要求該傷者自行轉往仁濟醫院,港安醫院其後報警[27][28][29][30]。對此,院方回應指「不會治療因犯罪活動而受傷的病人」[27],並指是應警方要求通報懷疑涉及衝突而受傷的人士[30][31][32][33]。
民主黨醫療政策副發言人袁海文指斥,若事件屬實,院方的醫務總監及負責醫生違反了醫生專業守則及《日內瓦宣言》[34][27],需負上有關違反醫德的責任,並敦促香港醫務委員會調查[27]。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指出醫生醫治病人是基本責任,並且無權判斷一個人是否干犯罪行[34]。
公共交通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有4條巴士路線和3條小巴路線途經。途經醫院的巴士路線有九龍巴士的30、30X、39A及39M線,而小巴路線則有84、95及95M線。如乘坐港鐵,可於荃灣站轉乘39M巴士,或於荃灣西站轉乘39A巴士。[35]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