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港尾臺灣話Hm̂-káng-bóe[註 1]),是臺灣臺南市下營區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區東南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茅營里、開化里不含西南端、西連里不含西部及北端、仁里里西南部凸出部分的東南側、營前里東南端、新興里西南端。[1][2][3][4]

境內有茅港尾天后宮

歷史

茅港尾在過去是倒風內海熱鬧的港口之一,在明鄭時期的《梅氏日記》中被記作「Hoem Cangbooij」[5],明鄭軍備圖寫作「梅港尾」[6]。入清之後,茅港尾街成為臺灣府城諸羅縣城之間的重要市鎮與中繼站[註 2],諸羅縣知縣周鍾瑄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設有茅港尾公館[6]

台灣日治初期,下營地區為一街庄,稱為「下營莊」,隸屬於茅港尾東堡。該莊北與十六甲莊蔴荳藔莊為鄰,東北與菁埔莊為鄰,東與南廍莊為鄰,東南邊為西莊,南邊為藔仔廍莊北勢藔莊,西邊及西北邊為下營莊[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設置二十廳,該莊隸屬於鹽水港廳。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該莊編入「茅港尾區」,隸屬於鹽水港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茅港尾區改隸屬於臺南廳。1920年(大正九年),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莊改制為「下營」大字,隸屬於臺南州曾文郡下營莊[7]

戰後下營莊改制為下營鄉,隸屬於臺南縣,大字亦改制為村。1950年雲、嘉、南分治,下營鄉仍隸屬於臺南縣。2010年12月,因臺南縣市合併為直轄市臺南市,下營鄉改制為下營區,村亦改制為里。

聚落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茅港尾、社內、中營、連表、右武衛、瓦磘仔、橋南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1]此外,本地區尚有西藔聚落。[4]

交通

省道台84線又稱「東西向快速公路-北門玉井線」,經過本地區西南端,並在本地區南部西側邊界外不遠處的省道台19甲線交會口設有麻豆交流道。由此西行可快速前往國道1號下營系統交流道學甲區北門區蚵寮地區,並止於省道台61線(西部濱海快速公路)北門交流道;東行可快速前往官田區西南端、官田區南部/善化區東北部交界地帶、國道3號官田系統交流道大內區玉井區等地。[1][2][8]

省道台19甲線是鹽水至梓官赤崁的幹道,經過本地區最中營聚落西郊。由該道路北行可經由下營市區東側前往新營區西部、鹽水區,並止於省道台19線轉角路口;南行可前往麻豆區善化區新市區新化區等地。[1][2][8]

區道南54線是西莊至茅港尾的道路。[1][2][4]

區道南58線是中營至南部的道路。[1][2][4][9]

區道南59線是下營至麻豆的道路。[1][2][4][10]

區道南60線是下營至林鳳營的道路。[1][2][4][11]

區道南61線是中營至總爺的道路。[1][2][4][10]

區道南63線是賀建至寮仔部的道路。[1][2][4][10]

區道南318線(原南118線)是葫蘆埤至嘉南的道路。[1][2][4][9][10][11]

學校

  • 中營國小

腳註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