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屬科西嘉王國 (英語:Anglo-Corsican Kingdom, 1794-1796),是英國在法國大革命期間,於科西嘉島上建立的保護國。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7年1月23日) |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
背景和王國歷史
在法國大革命前,科西嘉島已經成為法國的一部分。1789年大革命爆發之後,在法國王政期間流亡的科西嘉愛國者帕斯夸萊·保利受國民制憲議會邀請,前往巴黎。在巴黎,帕斯夸萊受到制憲會議歡迎,獲得中尉軍銜。
然而,保利最終在處死國王路易十六的問題上與大革命決裂,轉而支持保皇黨。 被國民公會指控叛國的保利,在1793年於科爾泰召開大會(consulta)[需要解釋],以總統的身份,宣布科西嘉脫離法國。 他尋求英國政府的保護,隨即與革命法國交戰。保利建議科西嘉王國可以像愛爾蘭王國一樣在不列顛君主下組成自治王國。 對於英國,這是確保一個地中海基地的機會。
1794年,英國派遣了由海軍上將塞繆爾 · 胡德領導的艦隊前往科西嘉島。在與保利合作的封鎖科西嘉島行動中,英國順利控制科西嘉島。科西嘉成為喬治三世的保護國。
科西嘉王國憲法是一套民主憲法,由代表國王的總督(吉爾伯特·艾略特爵士),民選的一院制議會,以及作為王國行政主體的內閣組成。卡洛·安德烈亞·波佐·迪博爾戈(Carlo Andrea Pozzo di Borgo)擔任內閣首長(民選政府首腦),及後來的國務委員會主席。
保利政府和英國間的關係一直不夠明確,因而導致了許多權責問題; 特別是,艾略特爵士對英國君主制度的效忠和保利想保有科西嘉自主權的共和傾向之間的衝突。傳統首都科爾泰與位於海岸的巴斯提亞間也有明顯的分歧。1795年初,艾略特爵士遷都巴斯提亞,而此地是法國人和科西嘉保皇黨的活動中心[需要解釋]。[1]
隨着西班牙站在法國一邊,英國人意識到他們在地中海的地位岌岌可危,便在1795年10月前撤出該島。保利迫於情勢不得不加入英國人的撤退,流亡英國。
1796年10月19日,法國重新征服科西嘉島。[2]
英屬科西嘉王國的總督
另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