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雅寮,舊稱苓仔寮能雅寮,雅稱苓村[1]苓洲[2],是台灣高雄市苓雅區境內的一個舊部落,也是該區的地名由來。

事实速览 表記, 漢字 ...
苓雅寮
Thumb
苓雅寮在苓雅區的位置
表記
漢字 苓仔寮/苓雅寮
白話字 Lêng-á-liâu/Lêng-ngá-liâu
关闭
Thumb
苓雅寮空拍圖
Thumb
位於四維四路安全島上的苓雅寮地名告示牌

位置

Thumb
1904年《台灣堡圖》中的苓雅寮與鄰近地帶。
Thumb
二戰時期航照中的苓雅寮聚落。
Thumb
陳中和紀念館。

苓雅寮臨海,位在苓雅區內成功路以西的區塊[2],與鹽埕之間以愛河河口相隔、並與前金過田子戲獅甲相鄰。

地名

「苓雅」之名源自「苓仔」或「笭仔」(臺語:lîng-á),指魚網;「苓仔寮」則是指收藏漁網的簡易舍寮[2][3]。在1894年所編著的《鳳山縣采訪冊》中,此一「苓雅寮」屬大竹里,並以臺語同音的「能雅寮」為名記載[4]

同時由於在其附近屬鳳山里的區域內,有另一個稱做「苓雅寮」的地點[2]。後來為區隔兩地,屬鳳山里者稱「內苓雅寮」(即今前鎮佛公地區);屬大竹里的苓雅寮則稱「外苓雅寮」[2]。另外也因地形突出於海岸線,使此地有「苓洲」之稱[2][5]

行政區劃沿革

清朝時期,苓雅寮一帶隸屬於鳳山縣大竹里。1897年日本統治初期,苓雅寮屬於鳳山縣打狗辦務署管轄,並在1898年改隸台南縣鳳山辦務署[3]

1901年,成為鳳山廳下的苓雅寮莊;1909年,苓雅寮成為台南廳下的打狗支廳所管[6]

1920年高雄州成立後,苓雅寮成為高雄郡高雄街下一大字[7];高雄街並在1924年改為高雄市。

1935年後另有一套並行於一般行政區系統的「」的設置,「苓雅寮區」的業務範圍即為苓雅寮[8]

戰後,苓雅寮與另外三個部落合組成為苓雅區

歷史

苓雅寮可分為頂寮與下寮,前者首先是清代時周姓者移住,後續又有來自泉州府同安縣的陳姓等前來開墾,並建立安瀾宮媽祖廟。下寮的開墾稍晚,是由洪姓及來自泉州府晉江縣的孫姓者首先移住,建有祭祀孫真人大道公許真人的廟宇鼓山亭[9]

苓雅寮媽祖宮(安瀾宮)創建於1766年(乾隆31年)[10]。天主教會則在1859年設立於此[8]。至19世紀末,《鳳山縣採訪冊》中已記載「能雅寮街,逐日為市」[4]

日治時期,苓雅寮成為高雄的工業地帶之一。包括1933年[8]創設於此的日本炭酸株式會社液化炭酸工場,以及台灣瓦斯株式會社高雄營業所等[11]三菱商事也在此設有儲油槽。[12]

1904年打狗公學校苓雅寮分校創設,1907年改稱苓雅寮學校,1921年改稱高雄第二公學校,1937年再改為高雄市青葉公學校[13]。1924年,高雄州立高雄高等女學校創立,位於苓雅寮三番地的新築校舍在1927年完工[14]

1930年時苓雅寮人口有5,000左右,絕大多數是本島人(臺灣人)[15]

設施

Thumb
苓雅寮安瀾宮
Thumb
苓雅寮鼓山亭
Thumb
苓雅寮聖公媽廟
Thumb
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

相關條目

參考來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