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露站(日語:芭露駅ばろうえき Barō eki */?)是位於北海道紋別郡湧別町字芭露,日本國有鐵道(國鐵)的湧網線車站廢站)。隨著湧網線廢線,車站在1987年(昭和62年)3月20日廢除。

Quick Facts 芭露, 日語名稱 ...
芭露
日語名稱
芭露 – ばろう – Barō
車站概覽
位置 日本北海道紋別郡湧別町字芭露
地理座標44°9′5″N 143°41′36″E
車站構造
站體類型地面車站
月台1面1線
其他資訊
電報碼ハロ
歷史
啟用日期1935年(昭和10年)10月20日[1]
關閉日期1987年(昭和62年)3月20日[1]
鄰近車站
上一站 日本國有鐵道 下一站
福島臨時乘降場
5.6km
湧網線
距離中湧別9.9km
志撫子臨時乘降場
5.4km
位置
地圖
備註
隨著湧網線廢線而廢站。
Close
1977年的芭露站與方圓約500米範圍。右下方是網走方向。靠近中湧別一方設有島式月台。靠近車站大樓一方設有單向側線。車站後方和車站大樓靠近中湧別一方設有貨物起卸處與貨物線。雖然較難確認,圖中可看到副本線靠近中湧別一方設有一架貨車停泊中。在本線外側設有副本線,後來變成引込線。車站後方的堆場停用後回復原狀。在昭和20年代中前,車站大樓旁邊放置了許多木材。在車站附近當時設有許多木廠[2]

歷史

  • 1935年(昭和10年)10月20日 - 鐵道省湧網西線中湧別站至計呂地站之間開通,此站啟用[1]。當時為一般車站[1]
  • 1949年(昭和24年)6月1日 - 日本國有鐵道成立,成為日本國有鐵道車站。
  • 1953年(昭和28年)10月22日 - 中湧別站至網走站之間全線開通,路線名稱改為湧網線。
  • 1982年(昭和57年)3月29日 - 結束處理貨物和行李[1],成為無人車站。
  • 1987年(昭和62年)3月20日 - 湧網線全線廢除,此站也廢除[1]

車站構造

截至車站廢除前,車站是一座地面車站,設有1面1線的島式月台(只使用一邊)。月台位於路軌西邊(網走方向的列車會開啟右邊車門)[3]。曾經站內設有1面2線的島式月台,當時可進行列車交會。截至1983年(昭和58年),靠近車站大樓的一線廢除,交會設備停用後,在中湧別和網走兩邊的轉轍器還存在,該路軌變成了側線[3]。另外,本線靠近網走一方設有路軌分支,連接1條側線[3]

此站是無人車站,在有人車站時代還有車站大樓。車站大樓位於站內西南方,大樓與月台南邊之間設有站內平交道,跨越了側線[3]

站名的由來

車站名稱取自所在地名。地名取自該處設有芭露川的大河口。在阿伊努語的讀法是「パ(par)」〔口〕或者「パ(paro)」〔該口〕[4][5]

使用狀況

  • 截至1981年度(昭和56年度),1日上下車人次為69人[3]

車站周邊

現況

Thumb
遺址保留了枕木和設置了石碑

芭露地區居民組成了「舊芭露站保存會」。在廢站後,車站大樓、月台和路軌保存了下來接近20年,車站大樓變成了休憩和簡易宿舍設施。由於位置遠離國道,加上位於一個不顯眼的地方,因此到訪人次較少。隨著車站大樓老化、周邊居民高齡化與人口減少下,繼續保存車站大樓會有困難。因此在2006年(平成18年)夏天把車站大樓拆毀,後來月台和站名牌也撤走。

截至1999年(平成11年),站內仍然停留在廢站當時的樣子[7]。截至2001年(平成13年),車站招牌、車站大樓內的車費表、廁所和車站大樓旁的觀光資訊牌還存在[8]。截至2010年(平成22年),車站遺址設置了「芭露站之蹟」紀念碑,後來把路軌上撤走的枕木設置在紀念碑後方[9]。截至2011年(平成23年)也是同樣[8]。在2014年(平成26年)5月,車站遺址建設了長照福利設施「芭露支援中心 湖水之杜」。紀念碑位於該設施內。

另外截至2011年(平成23年),車站遺址至志撫子臨時乘降場一方之間的路軌遺址建設了未鋪裝的道路[8]

相鄰車站

日本國有鐵道
湧網線
中湧別五鹿山臨時乘降場福島臨時乘降場芭露志撫子臨時乘降場計呂地

注腳

相關條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