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托爾金(J. R. R. Tolkien)小說的中土大陸裡,艾辛格(Isengard)是譯自辛達林語安格林諾斯特(Angrenost),是一個大型要塞。兩個名字的意思都是指鐵要塞(Iron fortress) [1]:171,而艾辛格還有一個意思,是指西部警衛(West Guard)。
艾辛格在第二紀元圍繞歐散克塔(Orthanc)建造,是由努曼諾爾人(Númenóreans)所造[2]:136。艾辛格位於洛汗(Rohan)的西北角,與其南方的愛加拉隆(Aglarond)要塞一起拱衛艾辛河渡口(Fords of Isen),以防敵人入侵卡蘭納宏(Calenardhon)。
艾辛河(Isen)發源自艾辛格後的馬西德拉斯峰(Methedras),這是艾辛格的北面屏障,其他三面有城牆防禦,唯一的缺口是東北方的閘口,讓艾辛河河水流入,以及艾辛格的南閘。
第三紀元早期,卡蘭納宏的人口減少,歐散克塔的部隊都調回米那斯提力斯(Minas Tirith),只留下少量人守衛艾辛格,他們被一個世襲的首領所帶領。
剛鐸攝政王西瑞安(Cirion)將卡蘭納宏割給伊歐西歐德(Éothéod),成為洛汗。艾辛格是伊瑞德尼姆拉斯(Ered Nimrais)以北唯一仍保留的剛鐸要塞,即使剛鐸已幾乎遺忘了。艾辛格的守衛與登蘭德人(Dunlendings)通婚,剛鐸攝政王雖然對艾辛格掌有控制權,但已名存實亡。
第三紀元2710年,洛汗國王迪歐(Déor)統治時期,守衛艾辛格的世襲首領中斷,艾辛格始對洛汗人(Rohirrim)懷有敵意。格蘭(Gram)統治時期,登蘭德人以艾辛格為據點,襲擊洛汗。格蘭之子聖盔·錘手(Helm Hammerhand)統治時期,登蘭德人領袖費瑞卡(Freca)及其子沃夫(Wulf)更幾乎毀滅洛汗。洛汗人擊敗了入侵者,並反攻艾辛格,終佔領了艾辛格。
對於艾辛格,剛鐸需要一個持久的解決辦法,剛鐸並不想放棄艾辛格,但缺乏力量統治艾辛格。這時,白袍巫師薩魯曼從東方歸來,並向剛鐸攝政王貝倫(Beren)要求駐守艾辛格。貝倫欣然同意,將歐散克塔交託給薩魯曼。初時,薩魯曼為剛鐸駐守艾辛格,艾辛格遂成為著名的捻苦路納(Nan Curunír)薩魯曼之谷 。第三紀元2953年,薩魯曼結連索倫,並與剛鐸決裂,據地自立,成為艾辛格的領主。
魔戒聖戰(War of the Ring)時期,艾辛格被薩魯曼用以對抗洛汗人,他敗壞了艾辛格,砍伐樹木(在電影版中更築壩於艾辛河上)。艾辛格的溪谷被深坑破壞,以繁殖強獸人(Uruk-hai)及鍛造武器。艾辛格成為無數半獸人的棲身之所,薩魯曼派出大軍嘗試征服洛汗,但由樹鬍(Treebeard)率領的樹人(Ents)伺機突襲艾辛格,包圍歐散克塔,並且釋放了艾辛河的大水,沖走了薩魯曼製造的穢物。
哈比人梅里雅達克·烈酒鹿(Meriadoc Brandybuck)及皮瑞格林·圖克(Peregrin Took)在艾辛格迎接洛汗國王希優頓(Théoden)、亞拉岡(Aragorn)及甘道夫,但薩魯曼依然拒絕投降,樹胡則負責監視薩曼和葛力馬(Gríma)。索倫敗亡後,薩魯曼逃離艾辛格,以樹鬍討厭囚禁任何活物的性格成功說服樹鬍讓他離開,拋棄了歐散克塔之鑰。
第四紀元 ,艾辛格得到恢復,整個峽谷都劃給樹人,樹人拆除了城牆,將該處的森林命名為歐散克樹庭院(Treegarth of Orthanc)。艾辛格遂成為伊力薩王重聯王國的塔堡。一些托爾金文獻指出早在第四紀元初,艾辛格成為重要的貿易商業城鎮,有許多精靈從幽暗密林(Mirkwood)遷移至此,住在法貢森林的邊綠。但是,在第四紀元第二世紀中期,最後一位艾辛格的精靈也離開了中土大陸。
托爾金在撰寫《魔戒》時繪製了多幅艾辛格和歐散克的草圖,這些圖後來被收錄在《J·R·R·托爾金:藝術家與插畫家》一書中出版[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