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靈降臨日(天主教會譯為聖神降臨節),俗稱為五旬節。源自猶太人三大節期之一七七節。猶太教按猶太曆守節期,紀念以色列人出埃及後第五十天〔由出埃及記19:1之記載: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後,滿了三個月(英文譯得更貼近原文:In the third month,指三月的第一天)的那一天,就來到西奈的曠野。及出埃及記19:11之記載:到第三天(指三月的第四天)要預備好了,因為第三天耶和華要在眾百姓眼前降臨在西奈山上。〕,耶和華在西奈山頒給摩西《十誡》的日子;基督教的聖靈降臨節的日期則定在復活節後第50天和耶穌升天節後10天。
起源
五旬節源於七七節,以色列人要從尼散月25日(七日的第一日)——大祭司將一捆新熟的大麥獻給神作為初熟果子的那天,數算七個星期。這一共是49天,然後他們會在第50天守七七節。當後來一群猶太人將聖經譯成希臘文時,希臘文的「第50」(日)一字是賓特哥斯提(pentecostē′)。因此,說希臘語的猶太人遂將七七節稱為賓特哥斯特(英文Pentecost,五旬節)。
聖經利未記23:15-21記載:「『你們要從安息日的次日,獻禾捆為搖祭的那日算起,要滿了七個安息日。到第七個安息日的次日,共計五十天,又要將新素祭獻給耶和華。要從你們的住處取出細麪伊法十分之二加酵,烤成兩個搖祭的餅。…祭司要把這些和初熟麥子作的餅,一同作搖祭,在耶和華面前搖一搖,這是獻與耶和華為聖物歸給祭司的。當這日,你們要宣告聖會,甚麼勞碌的工都不可作,這在你們一切的住處,作為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
五旬節是從初熟節(利23:10-11,15-17)開始算起的第50天(第七個安息日的次日),所以稱之為五旬節。在猶太教,這一天是摩西在西奈山領受耶和華所給與的《十誡》的日子,也是「感謝律法的紀念日」。這個節日同時也用來感謝耶和華賜與的收穫,所以又稱收割節[1],是猶太人的三大節期之一。[2]
新約
對基督宗教來說,五旬節就是《聖經·使徒行傳》(天主教譯《宗徒大事錄》)第二章所載聖靈降臨早期基督徒之事件日期。此記載在五旬節當天,聖靈(聖神)傾注在門徒身上,使門徒得力量與說方言的恩賜,向別人傳揚福音。有鑑於此,這被認為是早期基督教會成立之日子。但關於聖靈降臨節的慶祝,最早記載是在四世紀末,由西班牙修女以塞利亞所寫的《朝聖記》所記。五旬節亦是聖靈降臨期的開始。
神學意涵
對於正教會來說,五旬節是「救贖歷史」的終結和教會歷史的開端。[3][4]它也是正教會禮儀周期中最後一個大節。[3]正教會於五旬節當周六晚間開始舉行晚禱,第二日早晨舉行事奉聖禮,周一為聖靈節慶日。[5]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